港漂分享入讀港大體驗 面試前多練英文口語、課程選擇自由度高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適逢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將八間政府資助大學的超收非本地生限額由20%提升至40%,多間院校於新學年亦有錄取更多非本地生,其中包括內地生。《香港01》旗下「01教育」頻道早前特意邀請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四年級學生林皚靜、金融學學士(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二年級學生朱晉楠及入學事務部總監郭瑛琪接受訪問,幫助大家了解內地生入讀香港大學的詳情。

林皚靜同學來自廣東省廣州市,以高考成績入讀港大。她建議同學平日多與其他人進行英文口語訓練,以提高通過面試的機會。她又指港大給予學生的課程選擇自由度高,學生很容易就可以選修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包括雙主修或副修待,例如她自己主修工程但同時副修了語言學。

《香港01》旗下「01教育」頻道早前特意邀請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四年級學生林皚靜(左)、金融學學士(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二年級學生朱晉楠(右)及入學事務部總監郭瑛琪(中)接受訪問,幫助大家了解入讀香港大學的詳情。(廖雁雄攝)

選擇港大因學習資源豐富、機會多

林同學說選擇來港升學是因為喜歡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亦認為在香港可以進行文化交流,選擇港大是因為港大的國際知名度高,提供不少國際交流的機會及平台,而且主修的生物醫學工程屬港大特色科目之一,由醫學院及工程學院合辦的跨學科主修,學生可以同時享用兩個學院的資源。

朱晉楠同學來自江蘇省,以IB成績入讀香港大學。他選擇來港升學的原因之一是香港是亞洲及世界金融中心,而自己未來打算從事金融業,相信來港升學會有幫助。選擇香港大學則是因為港大在金融學方面有很多學習資源可以提供,包括實習位置及與業內人士交流的機會。

面試需即場閱讀文章小組討論 日常需多訓練英語說話

林同學獲得當時就讀的中學推薦,以「多元卓越入學計劃」報名香港大學。她指自己於高三寒假期間報名,獲安排於2月份面試,於公布高考成績後的一周內收到錄取通知。她說面試以小組形式進行,會有15分鐘時間閱讀一篇長文,然後進行30分鐘的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形式面試後會獲安排單獨面試,期間分享了自己於疫情前曾經到過香港參觀港大校園,更感受到港大的學習氛圍,相信同學於面試時表達出自己對港大的認識會有助入學。她建議同學平日要多作英文口語訓練,其次是多看時事新聞培養獨立思考,最後是嘗試帶領小組的發言方向或是組織各人發言。

以IB成績入學的朱同學則於高三上學期的10至11月期間提交入學申請,於翌年1至2月份左右取得有條件錄取。他指自己只進行了單獨面試,問題包括為什麼選擇港大、為什麼選擇金融學,及與金融相關的時事新聞及議題。他提醒其他以IB成績報考港大的同學,即使取得有條件錄取亦非一定能入讀港大,仍需盡力溫書及考試。

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四年級學生林皚靜建議同學平日多作英文口語訓練,以提升通過面試的機會。(廖雁雄攝)
+1

內地高考生必須面試 建議趁早認清自己是否適合讀港大

郭瑛琪補充指,香港大學沒有參與內地統招,有意入讀港大的內地高考生要自行向港大報名,報名時間由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期間起,另外港大設有多元卓越入學計劃及校長推薦計劃,學生在學術以外的傑出表現可獲加分。她指所有以高考成績入讀港大的學生都必須接受面試,以測試其英語能力是否足夠應付港大的課程。

她提醒學生需要在高考成績公布後的兩個星期內決定是否入讀香港大學,所以學生應該在高一、高二期間預先認真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入讀香港大學,因為港大與內地大學有明顯分別,包括教學方式及選科。如果學生以各種國際考試成績透過非聯招(Non-JUPAS)入讀港大,部份課程可能只需檢視學生提交的文件已經可以發出錄取通知,不需面試。

港大設必修課認識香港文化 坐小巴帶來文化衝擊

林同學來自廣東會說廣東話,自覺較易融入香港,但仍然有文化差異,所以會多與本地學生交流,了解各種香港文化。她說香港大學設有關於香港文化的必修科,會走出課室作實地考察。她亦笑言入讀港大前以為所有港大學生都十分用功,每天放學後就到圖書館溫書,後來才發現「有些同學習慣在考試前一天『統一努力』,平時他就自由選擇的時間更多」。

朱同學就說自己適應得不錯,現時可以用廣東話作簡單溝通,也覺得同學們相當包容,會用英語或普通話與他溝通。他說來到香港最大的文化衝擊是坐小巴,「那個是我在內地從來沒有碰見過的一種出行方式,我本身也比較社恐,下車要喊『有落』比較困難」。他原本以為在港大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起床就是上課、去圖書館、回宿舍,入學後才發現來港大還有不同社團活動,例如自己就參加了劍道社團,每周都會參加練習。

香港大學金融學學士(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二年級學生朱晉楠笑言來到香港之後,最大的文化衝擊是坐小巴要叫有落。(廖雁雄攝)

郭瑛琪補充指內地生遠道而來難免會遇上不同問題,香港大學於不同層級均有措施幫助學生適應香港生活。她特別舉例指港大有由內地生組成的社團,會在新生入學前主動聯絡他們,幫助他們做好入學準備。

港大全英教學需時適應 以學校學習資源提升英文能力

林同學以高考成績入學,最初對港大的全英文教學的確「有少少覺得跟不上」,不過港大有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援,例如有中心提供英文學習資源,有助提說聆聽及說話能力,又可以預約跟學長溝通或是獲得教授指導。除此之外,港大的教授們都非常友善,樂意於課後解答問題,後來已經逐漸適應。朱同學就指由於他就讀IB學制,於高中時期已經接觸全英文教學,入讀港大已能大致理解課堂內容,適應過程較短。

郭瑛琪指香港大學會從收生把關,建議學生需要尋找最合適自己的學校,而非一間最好的學校,如果英文能力未能應付學習需要,要認真考慮是否入讀港大。她指港大錄取的學生學術水平不俗,只要入學後多運用英文,在短時間內取得進步不難,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內已經可以適應,笑言「英文比廣東話更容易學」。她亦指並非所有非本地生的母語都是英文,同樣要時間適應。

香港大學入學事務部總監郭瑛琪建議學生要為自己找最合適的學校,而非最好的學校。(廖雁雄攝)

港大提供首年宿舍 每月生活預算為5,000至6,000元

香港租金高昂,不少非本地生來港升學均選擇入住大學宿舍。郭瑛琪指香港大學宿費約為每年4萬港元,校方確保非本地生入學首年可以入住宿舍,往後學生想繼續入住宿舍就需要面試,遴選準則包括學生對宿舍的貢獻度。生活費方面,她建議合理預算為每月5,000至6,000港元,如果學生一日三餐都在港大校園內解決,價格會相對校外餐廳更容易負擔。她提醒學生即使獲得入學獎學金亦需要有備用預算,因為獎學金可能因為成績分數不夠而未能續領,如有意到海外交流亦需要有額外預算。

林同學過去年4年都住在港大宿舍,主因是價錢便宜及方便上學。她指自己曾參加宿舍的合唱團、代表宿舍參加比賽、擔任宿舍學生大使等,認為該些活動佔用的時間合理,例如合唱團只是每周練習一次,亦視之為是學習以外的放鬆活動。她亦建議在香港大學讀書的生活預算約為每月5,000至6,000元,宿費及學費另外計算。

港大設中心助學生求職

即將畢業的林同學表示,在港大讀書期間曾經到海外交流,擴闊了視野之餘亦啟發了她的不同想法,畢業後打算到海外學校繼續升學。朱同學由於距離畢竟仍有一段時間,所以對畢業後的出路未有定路,但暫時計劃留港在從事金融業畀的工作。

郭瑛琪指香港大學設有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屬下有平台專門支援學生求職,及不時舉辦招聘會。她亦提到港大校友發展處設有導師計劃,可以為學生配對校友舊生為導師,對學生讀書及求職都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