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工學院」增三主修課程 啟迪創科幼苗早奪先機
科技日新月異,不同的技術正從不同層面推動社會發展。香港科技大學作為本地科研重地,致力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體驗,緊貼時代發展的步伐。現時於科大工學院就讀電子工程的王怡祺(Wiki)和生物工程的梁安頤(Theresa),雖然只是三年級生,但入學至今已經參加過各類型的活動,這些體驗有助她們探索不同的領域,踏上自己專屬的發展方向,向理想出發。
攝影:歐嘉樂
電子工程學生Wiki:電子硬件是科技發展的基石
踏入AI時代,各行各業在人工智能領域正經歷一場爆炸性的演變。的確,研發AI是大勢所趨,但Wiki就思考得更為深入:「無論AI如何先進,都要有相對應的高端硬件,才能發揮百分百的力量,就像一名頂級賽車手都要有一部出色的戰車,方能展現自己的技術。」因此,Wiki報讀大學時便心儀電子工程(Electronic Engineering)這一個課程。
Wiki 曾經做過維修智能電話的兼職,培養了對接觸不同電子硬件的興趣,以致在大學時期,她亦參與不少「動動手」的活動。「我有兩次研發機械車的經驗,一次是專注於電子硬件上的設計,另一次則以編程為主,均是實踐我所學所識的難得經驗!」Wiki續表示,校方不但有專業的硬件配備,亦會與業界合作,為學生邀請業界專家舉辦分享會,行業實習在科大亦是常態。「我先在校內學習基本知識概念,打好根基,再到業界接觸先進科技,緊貼世界的發展,從而更了解自己的意向,我希望能從事研究集成電路或數碼電子相關的工作!」
隨著AI技術急速發展,大小電腦以至不同電子器材都需要更精密和高效能的晶片分析及處理大量數據。微電子業對人才的需求更會是求才若渴,特別是研發半導體和晶片將會為世界帶來重大影響。有見及此,科大工學院將於2025新學年推出「微電子及集成電路」主修課程,內容涵蓋半導體運作原理,以及晶片電路設計和打印等,致力啟發學生推動量子技術、機械人、微電子和先進材料等新興領域的創新。校內的「納米系統製造實驗中心」更為學生提供先進的無塵空間,學習並實踐各種尖端電路打印技術。
除了培育硬件專才,心儀AI的同學可考慮科大工學院新增的「人工智能」主修。新課程將觸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和數據科學等主題的理論和應用。
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生Theresa: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刻不容緩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研發解決或緩解相關問題的方案刻不容緩,因此綠色科技是近年的另一個發展趨勢。在中學修讀化學和生物的Theresa亦抱著一腔熱誠選修生物工程:「雖然在科學方面有相關內容的課程,但偏向概念為主,所以最終我選擇了以實踐為主的化學及生物工程(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科大工學院的「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是全港唯一的化學工程專科,因此在師資、課程和配套方面都非常全面,Theresa特別提到:「我們有專屬的實驗室,能做自己想做的研究,這對學生理解知識十分重要!」正因如此,Theresa對化學及生物越來越有興趣,更參加了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比賽(iGEM),「這是我第一次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並且在科大教授和研究人員指導下,與超過二十人的團隊合作,令我學識如何主動地學習,以及訓練團隊溝通技巧。」由於氣候變化影響生態,食物鏈亦必定受牽連,團隊今次的研究主題就是以酵母代替魚類及海藻作為DHA產品的原材料。放眼未來,Theresa希望創立自己的研究公司,致力為全球環境問題研發各種解決方案。
能源和糧食危機是全球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而科大工學院全新的「能源及環境工程學」課程,正是針對可持續能源、再生能源以及轉化原材料的原理及相關政策而設,同學畢業後可於相關行業擔任工程師,或在環境工程顧問行業發展,透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對各種挑戰。
科大工學院新學年推出多項新猷
科大工學院副院長(本科生教務)王幼行教授表示,工學院一向與時並進,推出三個全新主修課程,積極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亦放同學在領先的位置,裝備他們走在最前,未來亦可走更遠的路。
此外,科大工學院亦推出4+1「學士+碩士」雙學位路徑,只要同學於學士三年級申請修讀(授課式)理學碩士課程,便可於四年級時修讀兩至三個相關理學碩士課程的科目,日後可作學分轉移,同學在第五年修畢餘下的學分即可獲頒碩士學位,既可縮短學習年期,學費亦因而減少高達兩至三成。
科大工學院由2025年入學起採取「雙軌入學」,聯招選項由以往兩個增至八個,為同學提供更多選擇。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即點擊:科大工學院本科入學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