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創AI研究院 候任院長馬維英:將AI引進科學 盼人才融合互補

撰文:陳志壯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AI)可說是現今世代最炙熱的關鍵詞之一,甚至今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中,兩大獎項均與AI相關。城市大學宣布創立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以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候任院長馬維英認為,香港具備發展AI的潛力和應用機會,未來盼以AI重新定義科學,把AI和科學兩邊人才融合,建立運用AI從事研究的新模式,打破現時科研界限。他表示,未來研究院首要任務是招攬人才,長遠希望助香港開拓「新科學」這個科研藍海,成為本港未來的獨特優勢。

馬維英現為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及智慧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科學家,專注於人工智慧在科學領域的交叉融合,特別是人工智慧驅動的藥物發現,以及用於生物學和化學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同時亦創辦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致力開發下一代抗體設計和蛋白質治療。

加入清華大學前,他曾擔任字節跳動(ByteDance)的副總裁和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領導開發了多項AI驅動的內容創作和傳播技術,並成功應用於抖音、TikTok、今日頭條等產品。

城市大學創立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候任院長馬維英於成立儀式致辭。(城大提供)

將AI帶進科學 未來20年將有翻天覆地改變

對於未來發展,馬維英指AI將用來重新定義「新科學」,朝着「AI為科學(AI for Science)」、「AI作為科學(AI as Science)」的方向發展,包括在生物、化學、材料、環境工程、醫學、農業及能源上都能帶來改變。他以大自然科學為例,「如果製造一種AI能力,能理解大自然造物主的語言,例如怎樣造一個蛋白質」,有助研發出新藥物或抗體,而在材料科學方面,相信AI亦能幫助人類研製出成千上萬的新材料。

馬教授解釋將AI帶進科學,就是把一切都標記化,然後學習背後的大語言模型,達到更好的發揮,亦是大勢所趨。他舉例,最近諾貝爾獎物理獎和化學獎得主,其研究均與AI應用於科研有關,代表了AI與科學的關係和未來趁勢,預測未來將有更多科學家憑藉AI奪獎,笑言日後可能直接頒獎給AI。

他直言一旦科學家跟AI結合協同工作,未來20年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AI可以比科學家讀更多文章,然後24小時地研究、做實驗,進行分析,這個能力是人類沒有,但還是需要人來引導他做什麼事情」。

城市大學創立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候任院長馬維英認為,應用AI進行科研後,未來20年將有翻天覆地改變。(蕭輝浩攝)

跨學科交叉融合 材料、獸藥發展無限大

馬維英又認為,傳統學科需要更快引入AI能力,如生物、材料、醫藥等領域,而城大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的目標,就是要打破AI與傳統科學的牆壁,讓兩邊人才互相融合,創造出新科學,特別是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都在改變,相信未來會更多使用AI,幫助他們處理大量數據並解壓縮。

馬教授舉例指,城大的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是全球頂尖,「我將AI能力引進來,它(材料科學系)要把最強的材料引進來」,以促進跨學科合作,交叉融合。

另一方面,馬維英亦希望與獸醫學院合作,用AI進行新藥研發。他指現時用在動物身上的藥物大部分都是人類藥物,「整個產業從來沒有為動物做藥,但如果能夠為一個動物專門去設計能治好牠的藥,就能更快地推進製藥」。他認為,解決動物需求的同時也幫助人類藥物繼續發展,未來的藥物朝向個體化精準醫療發展,為研發新藥的產業帶來重大改變。馬亦指,香港本來在醫藥領域的確落後不少,但反能成為優勢,因沒有太多既有的限制和包袱,只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做全新的探索,「我更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盼組勝利團隊 把全球人才引進香港

談到首要工作,馬教授表示要招攬人才,「把人才想盡辦法吸引過來」,尤其是從內地或世界各地引進香港。他又指,創立新研究學院得到多方支持,包括特區政府、校方及不少企業領袖,大家已有共同願景,為新科學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人才)感覺這裏有成功的機會,想加入這個勝利的團隊」。

城市大學創立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候任院長馬維英表示,未來首要工作是招聘人才。(蕭輝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