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話】貓咪易咬人? 主人不阻止變「港孩」就變大件事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貓BB咬人不大力,但長大後仍愛咬人,就令人相當困擾。(Istock)

早前訪問暫養父母Samantha,她指年幼貓BB如失去兄弟姐妹,有時玩得興起會咬主人的手。
為何會出現咬手行為?獸醫指這是自然本能,不過不鼓勵大家繼續讓貓貓咬手或身體的任何部位。
獸醫更指寵物主人不要過份着緊貓咪,一餓即餵食,貓咪會容易患上frustration aggression(受挫攻撃行為)。
即係咩?聽下獸醫講啦。

貓B與兄弟姐妹會常玩「互打」遊戲,其實是練習體能、捕獵等技巧。(istock)

咬手為訓練捕獵技能

愛護動物協會(SPCA)福利部項目經理李思嘉獸醫指,暫養父母Samantha所說的情況十分常見,原因是貓原是野外的動物,需要追捕獵物,因此牠們在成長期間,貓媽媽會教牠們打獵技能。小貓會與兄弟姐妹或貓媽媽練習推、抓或咬的技巧。
 
如果小貓的練習對像是兄弟姐妹或者貓媽媽,當小貓咬得太大力時,對方就會反撃,令小貓懂得控制力度。但如果小貓缺乏練習對象,將主人的手或身體部份當成練習對手,由於主人大多不會還撃或阻者牠們,於是牠們有可能不意覺地愈咬愈大力。

如果小貓從小習慣與主人玩玩具,牠們便不會以咬手當成日訓練的方法。(資料圖片)

以玩具代替互動訓練

李思嘉獸醫指,咬手或咬主人身體部位的行為,不一定只出現在獨生貓咪身上,這更視乎主人怎樣調教。「貓BB咬你,力度有限,大家可能覺得很可愛,但當牠們長大,愈來愈有力氣,牠們咬人或咬爛家中物件,就一點都不可愛了。因此要從小教導牠們不可咬人,不論是主人的手或身體任何部份。」

李思嘉獸醫建議可以讓牠們咬寵物用牙膠,又或者以玩具如與貓咪逗貓棒,保持人貓互動,甚至自製「互動餵食器」,令貓咪動腦筋和鍛練耐性。

不是叫大家要令小貓捱餓,只是要適當地訓練牠們學習忍耐和毅力。(SPCA提供)

一餓就有奶飲 難訓練耐性

李思嘉獸醫又提醒,寵物主人愛錫小貓小狗時,也要謹記不可過分溺愛。在野外生活中,貓媽媽餵奶不止餵一隻貓B飲奶,因此貓B可學會等待;而當在小貓長大至兩三星期後,貓媽媽便會外出打獵食物,要是貓B肚餓,牠們也會學習忍耐。這樣情況下長大的貓,其忍耐能力較高,情緒亦較穩定。

但人手照顧的小貓則不同,牠們通常餓了便馬上有人餵奶,想玩時主人又馬上陪牠們玩,反而令牠們缺乏學習「耐心等待」的機會。久而久之會形成frustration aggression(受挫攻撃行為),即是牠們稍為得不到牠們想要的,便會容易發怒、情緒低落,出現喵喵叫、發脾氣等行為,以令主人關注自己。小狗也會有受挫攻撃行為的情況,但跟飲奶的經歷較沒有關係。

這情況豈不是與香港「港孩」問題相類似?各位主人真的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小貓小狗有成長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