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養貓易致精神分裂? 倫敦大學學院指舊研究有漏洞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近年不少媒體引述一份學術研究,指孩童時代養貓與晚年精神疾病有關,如精神分裂、自殺等有關,原因受到貓體內的寄生弓形蟲感染。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發表另一份科學研究,指孩童時期養貓與晚年精神心理疾病無直接關係,並指舊研究的研究方式及結論有漏洞。「養貓致精神病」一說似乎獲得平反。

感染弓形蟲的渠道有多種,但倫敦大學學院認為媒體多偏重報對養貓的影響。(黃寶瑩攝)

新研究證養貓與心理疾病無關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報告於《Psychological Medicine》雜誌上發表。其研究人員於數月前在科學雜誌《The Conversation》撰文寫道:「我們發現研究對像在13至18歲時,即使他們於孩童出生及成長階段時與貓共處,甚至早至仍是胎兒時,媽媽已接觸貓隻,仍不見得有增加患精神病的機會。」

研究人員以5000名於1991及1992年出生的兒童作為取樣對象,並研究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時期養貓、小孩分別於4歲、10歲時養貓,是否會導致小孩於13至18歲的階段出現心理變化,如偏執、幻覺等。研究發現,即使這些小朋友在青春期有某上心理問題,但往後也沒有發展成其他心理或精神病,如抑鬱。可見養貓與心理問題沒有截然關係。

如貓隻進食受污染的生肉或受感染的囓齒動物,才會有機會染上弓形蟲疾病。(資料圖片)

媒體報導過份強調養貓致病

人類如被弓形蟲感染,容易患上精神分裂、自殺等精神心理疾病,而弓形蟲的主要宿主為貓,因此養貓被視為令人患上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但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指,舊有的報告亦指出,人類在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或者未洗淨的蔬菜,亦有可能感染弓形蟲,但媒體卻只偏重報導貓隻是弓形蟲的宿主,令人將養貓與精神疾病掛勾。

雖然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認為媒體需負上一部份責任,但他們同時指出舊有的研究取樣太少,及沒有清楚交代如何揀選研究對象,令結果難以反映實況。而他們所做的新研究,則追縱研究對象多年,以及盡可能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如研究對象的收入、種族等。倫敦大學學院首席研究員Francesca Solmi接受外國傳媒《哈芬登郵報》時解釋,近年社會大眾的衛生意識提高,處理貓糞便的方法亦有改善,小孩從貓糞便中接觸弓形蟲的機會也減少。

弓形蟲致其他嚴重疾病

即使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顯示,飼養貓狗與患心理精神疾病沒直接關係,但他們強調若感染弓形蟲,會為孕婦或小童會帶來其他疾病風險,如免疫系統疾病等。因此他們不建議孕婦處理貓糞便,如非處理不可,最好先戴上手套,以及在清理後徹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