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貓事件薄】台灣目標2017動物零安樂死 香港澳門可借鏡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十二夜》導演Raye曾於訪問中指自己每次經過寵物店時,看見途人對櫥窗內動物的憐憫眼神,就覺得這些鄰憫應是屬於收容所的狗狗。(十二夜FB)

講述台灣動保收容所的紀綠片《十二夜》,由九巴刀監製,揭露了台灣收容所內的動物,十二天內無人領養就會被人道毀滅的慘況。2013年上映後引起全台關注,台政府重新審視政策,最終定下「2017年全台零樂安死」的目標。但近日有指收容所的環境沒有因而改善,認養率飽和,在收容所的12天變成無期徒刑。

由政府推行動保政策,對香港人來說已是奢望,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Mark)早前到過台灣與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會面,為香港動保前路交流和取經。

台灣領養實況

只做下游政策「零安樂死 」不足夠,買賣和棄養動物,才是導致收容所有大量動物的原因。
小敏(台灣溫州社區發展協會公關)
台灣動保團體的領養活動經常舉行,自《十二夜》上映後,領養率明顯提高。(圖:關懷生命協會)

《十二夜》的導演Raye接受台灣傳媒訪問時,忍不住哭問「自己是否好心反而做了壞事。」來自台灣溫洲社區發展協會的公關左湘敏(小敏),早前因到澳門調查一宗虐貓案(另見稿),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也提及此事。她說事媒體上形容的事,確實正在發生。

「台灣收容所的領養率本來就有六成,自從《十二夜》上映後,領養率上升到八成,是全球最高,但這樣很不尋常,狗狗都去了那裡呢?」小敏指台灣有不少收容所會讓私人狗場認養,藉以提高領養率,令收容所容易達標。「這樣做狗場也得到資助,但狗本身呢?狗場的環境都很差,不少狗狗入住後病死。就我所知死亡很高。」她認為只做下游的政策不足夠,買賣和棄養才是導致收容所有大量動物的原因,「人民的質素還不夠。」

為零安樂死 校園犬誕生

如果每所學校都養兩隻狗,這不單提高領養,動物在學校更可擔當生命教育的老師。
Mark Mak(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

上月中到過台灣為動保事宜作交流的Mark,參觀了台北市內湖動物之家,及與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嚴一峰會面和到訪關懷生命協會等團體,他對台北市的零安樂死政策感到驚訝。「在我來說,推動零安樂死的意義很重大。這是國策,要達成目的,大家會想辦法推行周邊的措施來為狗狗尋家,如台灣校園犬計劃,未來也可能就零安樂死政策檢討販賣、棄養動物的條例。」

學生從少接觸動物,能建立對待動物的正確態度。反觀香港,不少學校遇上浪流動物時,都只會召來漁護署捕捉。(圖: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Mark 指如果每所學校都養兩隻狗,就已經能減輕收容所的壓力,這做法亦值得香港參考。「這不單提高領養率,動物在學校更可擔當生命教育的老師,學生從小接觸動物,學習以正確態度對待動物,日後見到社區動物,亦不會因驚恐或投訴便捉走動物。」但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和家長的價值觀下,Mark也概歎在港推行未必容易。

餐廳為動物尋家

台灣大多數餐廳和商場都准許動物內進,浪浪別哭咖啡店就利用自己的餐廳來為動物尋家,實行「你領我養」的理念。(圖:浪浪別哭FB)

除官方領養計劃外,民間也有人由自身做起,推動大型領養計劃。在台北,一家名為「浪浪別哭」的咖啡店,店主在店內養了數隻等待領養的貓狗,客人領養一隻,店主就再收容一隻,客人可能每次來都會看不到同的動物在咖啡廳出現。「店主告訴我,他正將此計劃向更多餐廳甚至不同類型的店鋪推廣,希望全民一齊為動物尋家。這真是一個很偉大的計劃,而且讓動物主動走進社區,而不是靠人們到收容所領養。」

台灣擁完整動保法

香港法例中涉及動物的條例,多為衛生條例。而中國幾乎沒有動物福利條例,令內地動物園難受監館。
台灣的動保法,保護對象是動物,而香港與動物相關的條例,保障對象是人。
Mark
近幾年香港虐待動物案中,只有「順天邨」虐貓案的兇徒被告上法座。但兇徒上訴得直,由原本16個月刑期降至12個月。(圖:關注順天邨4男1女虐貓事件FB)

不過要向台灣學習,對於香港動保界來說也非易事。台灣於1998年制定了一套頗為完善的動物保護法案,當中包括的動物類別有寵物、食用動物、展出動物、實驗動物等,每隔一段時間有新案例就會再修改與時並進。「我把全份台灣動保法列印了出來,你看有多厚。香港那本看上去更厚?其實這只是香港法例中稍有牽涉動物的條例。與台灣不同的是,台灣的動保法,保護對象是動物,而香港的條例保障的是人。如狂犬病條例是有關共公衛生,怕狗會向人類傳染疾病,交通條例有關撞到動物那條,也是保障駕駛人士。」不想特別讚揚台灣,但Mark也慨歎香港在這方面很落後。

NPV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為不少流浪動物絕行絕育和提供醫療服務。(葉璋時攝)

Mark亦向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嚴一峰簡介了NPV的經營模式,如何一邊自負盈虧,另一方面成立基金,為流浪動物提供醫療服務及尋家。嚴一峰對NPV的營運模式亦感興趣,會研究台灣能否實行這個模式。總算有來有往,香港動保界也有值得人借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