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學用皮草?港人設計師巴黎擺展覽:不能只談美學不顧道德
由本週四起一連三天(2月16至18日)為「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覽會」,香港毛皮業協會支持皮草,動保人士反對聲眾。對於設計師來說,皮草又是怎樣一回事?是否純粹只當作物料使用?
「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壞之分。時裝設計師亦有責任令世界變得更好。」時裝品牌Injury創辦人Eugene Leung說。「美」有否定義?皮草在設計師眼中,孰美孰醜?Eugene和剛畢業自理工大學服裝及紡織學系的August就着皮草議題,來一場對談。
30年前澳洲已拒絕皮草
Eugene是居港澳洲華人設計師,2004年於澳洲創立品牌Injury,今年3月他於巴黎首辦Catwalk表演。數年前澳洲動保組織PETA邀約當地時裝品牌簽署拒絕皮草約章,Eugene亦有響應。「澳洲在20、30年前已經反對皮草,在街上穿着甚至會被人歧視。早前有位設計師使用皮草,馬上有人抗議,事件鬧得很大。大部分設計師都知道皮草背後的問題,仍支持皮草的是毛皮業界。」
「但我們先要定義一下何謂設計師。」Eugene說道。「任何人都可任衣飾設計、出圖的職業,但決定用何種物料,未必輪到他們話事。我認為受正統訓練的Fashion系學生、由設計師創立品牌,具理念、可決定用何種物料的,才算真正設計師。問真正設計師是否了解皮草,這才有意思。」
香港時裝設計課程欠道德教育
Eugene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建築,非時裝設計。除了學習何為美學、如何運用物料外,課程有三分之一內容教授環保、可持續概念。「建築物可說是一隻怪獸,要是它巨大、虛耗能源、不斷排污,例如商場,那就是怪獸中的怪獸。建築最關心的是環境,應以不剝削地球的意念設計,我相信建築師、時裝設計師也應如此。」說到這裏,Eugene好奇現時香港時裝設計學系的課程內容,他相信最能影響設計師和消費者的,是教育。
August回應道:「學校課程可說是以『人』為本,意思是個人,例如剪裁是否合身好看,學科着重技巧、硬件。」Eugene再問整體課程有否教授可持續概念,August說:「我修讀3年課程,學校有教導學生不可抄襲,但沒有一個科目是專門討論物料來源、價值觀和道德,某些科目僅有數堂提及環保議題。有老師特別關心環境,他開出一份要求需關顧生態的功課,同學便利用可降解物料或Upcycling的方法來創作。」Eugene聽後狐疑,皮草關乎動保與環保,為何只講環境,卻不提皮草?
我認為物料是中性的,沒對錯高低之分,只是設計師呈現其美學的中介。例如有設計師所追求的美學是墮落,發現皮草最能呈現其意念就會決定用。但我自己不會使用。
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壞之分。內地有人用黑漆漆的污水來漂染,染出來的黑布再好看也沒有用,穿上身可能令人生癌,工人和地球同樣受剝削。皮草同樣是剝削動物和破壞生態。
剝削地球再美也是錯
香港毛皮業協會每年舉辦皮草設計比賽,有學校規定學生參加,理工大學則讓學生選擇性參加。August亦有同學參加,目的是增加練習機會。「我認為物料是中性的,沒對錯高低之分,只是設計師呈現其美學的中介。例如有設計師所追求的美學是墮落,發現皮草最能呈現其意念就會決定用。」August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不曾使用過皮草,「世上有如此多物料,我無必要使用皮草。」
但Eugene對物料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壞之分。我喜歡黑色,因此研究過布料染黑的方法,駭然發現內地有人用黑漆漆的污水來漂染,這種黑色再好看也沒用,把它穿在身上可能令人生癌,工人和地球同樣受剝削。」回到皮草上,Eugene不諱言:「我毫不覺得皮草漂亮,將一條生命放在自己身體上,這是原始人的想法,對動物來說更是殘忍且破壞生態。」
美學是西方哲學的一門,它以反省「美」和詰問藝術為主,自古希臘時代,各門各派的哲學家都對美的界定各有看法。對於Eugene來說,「美」隱含在道德之內。「作為時裝設計師,追求美只是第一步,往後還應顧及地球的可持續性。棄用動物來生產是一種進步,Designer有責任令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時裝設計師,追求美只是第一步,往後還應顧及地球的可持續性。棄用動物來生產是一種進步,Designer有責任令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踏前一步 反思皮革
喜歡一種物料或風格,通常受着其背後文化影響,Eugene以皮革作比喻。「我喜歡皮褸是因為Biker文化,代替物料已能模仿皮革的光澤。最近我開始思考不用皮革,因為其生產過程同樣剝削動物,它並非全然是肉食副產品。」
Eugene 5年前看過工廠式養殖場的紀錄片,漸漸於設計和生活飲食上作出改變。「如何以生態友善的物料作替代,呈現原本那種文化,也是挑戰。Fashion就是在舊有元素中注入新文化。」除了設計師、生產者,Eugene和August同樣認為傳媒扮演着重要角色,二人慨嘆香港沒有一本真正的Fashion雜誌,能從起源文化、鑑賞、與音樂關係等說起。
「媒體直接影響消費者如何選購。」Eugene續說。「在澳洲時,有客人摸一摸衣服上的毛毛,問這是什麼物料。我回答說那是人造物料並非真皮草,他馬上讚好。他會欣賞,證明消費者明白皮草的問題。」提高生產者、消費者的意識,教育和傳媒實在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