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三千隻】守護雲南滇金絲猴 社區為本的生態保育計劃
中國第一國寶大熊貓,相信對於香港人來說並不感到陌生,但你知道第二國寶是什麼動物嗎?
黑白色的毛,厚厚的雙唇,滇金絲猴是中國第二國寶。鄰近熊貓「大本營」四川省,滇金絲猴主要分佈於雲南省的偏遠深山。雖然牠們長年居於人跡罕至的高海拔山區,但仍然遭受森林砍伐及非法捕殺等人為破壞,令牠們的數量已降至面臨瀕危邊緣。
今年夏天,藝人莫文蔚到訪位於雲南省的滇金絲猴保育區,除了探訪這位「深山野人」外,也有參觀當地村民合作社項目,了解如何連結當地社區村民,一起支持及參與保育滇金絲猴的工作。
僅次大熊貓 中國第二國寶
滇金絲猴喜歡棲息於海拔4,000米或以上的地方,隱居於終年被白雪覆蓋的深山森林之中,因此有「雪山精靈」之稱。牠們生活於中國雲南西北部和西藏交界的一個狹窄範圍內,包括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老君山國家公園等。牠們除了以一種寄生在樹木上的地衣:松蘿為主要食物,亦會以嫩葉、花、果子及竹筍為季節性食物。因此,滇金絲猴需要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為牠們提供充足的食物,與原始森林密不可分。
雖然滇金絲猴長年隱居山林,本應與世無爭,但人類的活動仍然對牠們構成嚴重威脅。每年雲南都有數以十萬公頃的森林被砍伐作燃料,破壞牠們的棲息地。非法捕獵者更會捕殺滇金絲猴作食用及取其珍貴的黑白色毛皮,謀取利潤,致令牠們的種群數量愈來愈少,面臨滅絕。目前全球只剩下約3,000隻,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1998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成立雲南保護滇金絲猴項目,包括劃設保育區及進行植樹工程,為滇金絲猴建立理想的棲息地。協會中國麗江項目副經理及科學保護主管廖灝泓指,滇金絲猴棲息的原始森林,蘊含豐富的水源及各種稀有野生動植物,包括菇菌類及中藥材。因此,要讓滇金絲猴能健康地生活,必須確保這片美麗的原始森林得到適當的保護。「保護滇金絲猴更重要的意義,是保護它代表着的豐富生物多樣性。」
昔日捕獵者化身巡護隊
為了保護滇金絲猴免受被捕獵,TNC成立由當地村民組成的巡護隊。「這些村民以前也曾是捕獵者,他們是最熟悉山中的情況,所以我們把他們找來,通過鼓勵,勸導和經濟補助讓他們參與巡護隊。」廖灝泓指,巡護隊工作令村民可賺取穩定收入,使他們願意放棄昔日的捕獵工作,轉而積極打擊森林中的捕獵者。此外,保育工作亦慢慢令他們感受到這片山林的天地靈氣,愛上這裏的一花一草,用心守護所有生物。「從事保護不但能有較好的收入,還更有意義,會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讚譽,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TNC於2015年創立彌司子生態農業合作社項目,為當地村民發展以保護環境為原則的生活方式。「彌司子」是當地傈傈族方言,意思是村民敬畏的山神樹。計劃為村民提供培訓,恢復雲南傳統的羊毛處理技術,以羊毛製造各式高品質手工藝羊毛產品,及種植菇菌、蔬菜植物等,透過網上銷售,讓村民可維持生計。
棄捕獵、停伐木 為社區發展替代生計方案
針對村民大量燃燒木柴,造成大量樹木砍伐問題,現時已廣泛使用太陽能,大大降低砍伐樹木需要。為了建立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環境,當地村民難免需要摒棄一些既有傳統,轉向以另一種環境友善的替代方式。雖然替代的生活方式最終是以生態保育作目的,但卻與當地傳統的生活習慣截然不同,村民未必能夠一一接受,在實行方面難免會遇到不少困難與挫折。
「我們曾經實施的節柴灶項目,不過,從後來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因為村民並不習慣使用節柴灶這種新事物,他們更喜歡、更適應數百年來沿用的傳統柴灶。」廖灝泓承認,村民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堅持,對新事物的抗拒常常造成溝通和項目實施的障礙。「我們在做一個社區保護地,最難的問題之一是如何讓更多的社區居民真正參與保護,成為保護的支持者和參與者,能更可持續、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TNC於老君山的保育工作已超過10年,得到當地村民信任並建立關係,令他們漸漸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協會社區與農業及雲南專案總監康偉認為,要得到當地村民的支持並參與保育工作,不能只從單方面告訴他們必須要保育生態。「因為跟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不會關心這件事情。」為了讓更多當地認識保育滇金絲猴的意義,近年更增設社區教育基金,讓學生除了從小開始培育愛護大自然的意識,亦期望透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影響年長一輩,讓更多人願意守護這片美麗的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