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家居意外】溝通比救援更難 理解配合才是救援關鍵

撰文:黎明佩
出版:更新:

愛護動物協會(SPCA)督察鄺子舜(Bob)負責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在20年拯救動物的經驗中,早已見盡各種光怪陸離的動物意外。
他說,家居動物意外的救援過程中,寵主其實並不能就手旁觀,必須保持冷靜,從旁協助,才能以最高效率拯救讓動物。

Bob於愛協擔任督察工作已經20年,他說求助者愈能冷靜、詳細形容意外詳情,他就能帶備最適合的工具,盡快作出救援。(SPCA提供)

合適「架生」最重要

SPCA現時共有20位督察,6輛出勤車,以輪班制24小時候命。每次接到求助電話後, Bob都會與求助者聯絡,詳細查問意外情況,他說,事主的描述若夠仔細,他便能選取最合適的工具,增加救援效率。

他憶述,曾遇到一宗發生於狗籠裏的意外,那次因為狗籠設計差劣,令一隻史立莎為了進食籠底的餅乾,不慎令牙齒卡在塑料織網上。幸好主人在電話中能詳細形容情況,他帶來了合適的小型剪鐵工具,讓被困的狗狗很快便獲救。

Bob說救援的過程其實不難,最難的是與受影響人士溝通解釋。(SPCA提供)

「每次到達現場,經過初步視察和評估後,我們會先向求助者解釋做法,因應情況及考慮到動物的安危,救援中難免對家居環境造成損毀,如果能得到他們體諒,救援任務便可及早展開。」所指的「損毁」,一般都是剪爛或移走傢俱,甚至拆走窗框等。在拯救任務完成後,Bob都會盡可能把它還原。

使用貓索的迷思

每種意外情況都有不同的應對方法,Bob會先解釋各種考慮和風險。他特別指出,其中「貓索」就引起過不少批評和指責,他解釋:「很多人質疑為什麼不用捕網?貓索與捕網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不受環境限制,即使多狹窄、多危險的空間都能使用;貓索亦最能確保動物不會因受驚而溜走,造成更嚴重的意外。」

「捕網必需要在平地上使用,遇上情緒較不穩定的動物,也有機會在『上網』的過程中逃脫;使用貓索的難度當然較高,若動作不夠快就有機會弄傷動物。」隨時代轉變,很多人對貓索也放下「偏見」,明白它不會令動物受傷。Bob強調,在可安全接近的範圍裏,他會盡量用雙手拯救動物,因為任何任務的最終目的,都是以動物的性命和安全為先。

每天的救援任務中,總會帶來大大小小的傷痕;動物受驚難免會出爪,但手握生命的感覺,令我有一份使命感。
愛護動物協會督察鄺子舜(Bob)
20年來,Bob救過不少動物,除了貓狗,也有龜、兔、野豬、野牛等。(SPCA提供)

何不打開方便之門?

不少家居意外,特別是發生在大廈外牆的意外,拯救時都需其他單位的户主配合;此外,Bob亦試過拯救其間要全程腳踏「報紙路」,因戶主小心翼翼由門口開始鋪滿報紙,一直通往救援地點——家中的廁所,務求地板不會沾上任何污漬。

他遇過一個極端個案:「有隻野貓被困在大廈頂層的外牆水管中,不過該單位的戶主卻提出『連鞋印都不能留下』的條件。結果交涉了大半天,勞動大廈管理處介入,最終要在外牆搭建一層樓的棚架,由天台沿棚架攀落,結果要事隔一天才能救出貓咪。」

在大部分任務中,實際救援過程其實只是兩分鐘,最花時間是溝通工作。Bob遇過不少案例,因得不到相應配合,導致最終花費更多時間、更繁複的步驟才能完成救援。拯救動物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只要認同生命無價,我們都應盡量提供協助,以最快速度拯救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