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業績|股王半年股價挫40% 季績雖符預期 亦難為市場解憂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科網龍頭股騰訊(0700)終於在業績日,終止股價連跌五日弱勢,收市回升0.3%,報436.2元。收市後集團公布業績,上季收入增加20%至1,382.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GAAP)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340.39億元,按年上升13%,高於市場預期的328.4億元,打破市場原先估計騰訊季度盈利會出現倒退的預期。

不過,按增速計,季度盈利升幅是創2019年第三季以來最慢增速。最新業績雖符預期,但市場憂慮料揮之不散。回看騰訊股價,今年2月份升至歷史高位773.9元,若以現時股價計,高位回落幅度達40%。

騰訊股價今年2月份升至歷史高位773.9元,若以現時股價計,高位回落幅度達40%

到底騰訊乃至阿里及美團等一眾科技龍頭股,是如何由人見人愛的市場寵兒,走到今日淪為股價愈插愈跌的跌市元兇呢?本文會講述騰訊如何由773元的高位,拾級下跌,接連失守700元、600元及500元大關。

港府突加印花稅 騰訊首次跌穿700元大關

若將時間拉回今年年初,騰訊曾經於今年1月初,創出股價單月抽高20%的佳績,至2月份升至歷史高位773.9元。

不過,農曆新年之後,百億計的北水流入盛況一去不復還,加上港府於2月24日財政預算案宣布,將股票印花稅調高30%,並在8月份生效,當日恒指急挫逾千點。由於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並非所有政府都徵收股票印花稅,香港增加印花稅後,稅率將較中國A股擴大差距,在全球僅次於英國。

在宣布加印花稅當天,騰訊收市價首次跌穿700元大關,並為其後持續半年的跌浪展開序曲。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指,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將提高股票印花稅,由現時買賣雙方各付0.1%,上調到0.13%。(梁鵬威攝)

遊戲增長放慢 騰訊再失守600元

騰訊首次跌穿600元大關,是在今年3月底,當時騰訊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按照國際財務準則計,集團去年純利1,598.4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71.3%,高於市場預期中位數。

拆解分部業績,會發現騰訊的重點業務,亦即是遊戲業務,增長開始逐步放慢,去年第四季遊戲業務營業額按年增長僅29%,遠低於第二季及第三季分別按年增長40.2%及44.8%。

不過,從其後騰訊跌穿600元後不出兩周,股價已經能掉頭回升,逐步重上650元水平,可以反映騰訊作為內地萬億產業值的遊戲市場一哥,市場仍願意接受其增長略為放慢。

2020年11月螞蟻集團被叫停上市計劃,市場初時認為對騰訊影響不會太大。(AP)

增長放慢市場願意接受 監管風險卻未能承受

反而,投資者最擔心的是,今年以來揮之不去的科網平台監管風險,這才是觸發騰訊多次股價尋底的主因。

談到互聯網產業監管風險,起源可追溯至去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史上最大規模IPO上市意外觸礁,為內地科網平台,特別是金融科技發展敲響警號。

不過當時投資者一直相信,內地對金融科技的嚴格監管,對雲集遊戲、音樂、微信社交群組、網路文學等多重業務於一身的騰訊,未至於會引發太大影響。這個推論,亦是支持騰訊股價在今年首季,明顯跑贏阿里巴巴的原因。(回看今年首季,騰訊股價全季累升8.2%;阿里巴巴反而累挫5%)

市場的看法益發出現分歧,關鍵是在7月份滴滴APP下架事件,騰訊是滴滴第三大股東。(Reuters)

股價尋底之旅 關鍵在於7月份

不過,踏入下半年,市場的看法益發出現分歧,關鍵是在7月份,騰訊股價單月急挫18%,是2018 年10月以來,最急的單月跌幅。

這個月內牽涉到騰訊的監管案例,看得人眼花撩亂。最焦點的,當數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遭監管機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其APP下架,相當於完全截斷集團吸納新客戶的生財之路。

國家網信辦是依據一條剛於滴滴上市之前審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指出滴滴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因而要其下架。事件令到滴滴的美股股價,在上市短短一個月內,較高位下挫60%。

要留意的是,滴滴事件既引發了漣漪效應,令到一眾長期依賴用戶大數據賺錢的科網龍頭「ATM」等,人人自危;同時亦令到作為滴滴第三大股東的騰訊,直接錄得投資損害。據滴滴上市招股文件,騰訊持有滴滴7,707萬股,持股量達6.8%。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禁止虎牙與鬥魚合併。(AP)

除了數據安全問題,成為各大科網股的監管風險,還有的是內地的反壟斷監管,亦是由以往的平台「二選一」問題,擴展至監管科網企業透過天價併購霸佔市場的問題。

對中國網路平台而言,若指上半年對於阿里巴巴、美團的「二選一」調查是反壟斷的序曲,那麼下半年從「管資本」角度對併購投資領域的反壟斷措施,才是真正的高潮。

騰訊難復製併購賺錢方程式 成市場最大憂慮

此監管方向,對每季坐擁逾100億元人民幣投資收益的騰訊,可謂致命傷。原因是過去數年,騰訊除了發力微信等王牌社交平台及遊戲等主營業務之外,亦透過早期入股的形式,投資多間新經濟企業,舉例美團、拼多多、快手、京東、富途及閱文集團等,都是騰訊有份投資的。

不過透過入股併購換取高增長的營運模式,在7月份正式面對監管機構的出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7月初宣布,禁止騰訊申報的遊戲直播平台虎牙與鬥魚合併交易,原因是兩者合計市佔率高達70%,一旦合併將阻礙直播市場的競爭。事件觸發投資者憂慮,騰訊過往依靠併購推高投資收益的賺錢方程式,難以再複製。

騰訊音樂被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展開反壟斷音樂版權調查。(資料圖片)

接踵而來的,還有對騰訊音樂的行政處罰,要求解除獨家音樂版權;以及內地官媒批評網絡遊戲是精神鴉片等等。監管政策接二連三出台,將騰訊的股價壓至逾一年低位,騰訊在7月份,單月股價急挫18%,是2018 年內地停發遊戲新批號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

股價走勢上,騰訊正準備第三次尋底,繼7月28日、8月3日分別跌至近420元水平後,目前股價正徘徊430元左右。對於股價會否再次跌穿新低,既要看最新出爐的中期業績數據,能否挽回投資者信心外,更為重要的,應當是注視管理層對於今年監管大年下,由金融科技監管、「二選一」反壟斷、及至數據安全等多重政策,能否想出具體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