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車用晶片短缺潮 議價權轉向上游企業

汽車晶片缺貨的問題,令到多間汽車廠商宣布減產,繼大眾中國、廣汽本田等車企宣布降低產量後,福士、戴姆勒等車廠近期都相繼宣布暫停生產或減產。中汽協表示,近期出現的車用晶片供應緊張問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內地汽車產業執行的穩定性。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上周在新春線上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汽車晶片缺貨問題對企業造成了損害,整個12月份,新車產量因為晶片短缺減少了近5萬輛。
另外,美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預計,2021年全球範圍內的汽車晶片短缺將造成多達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損失,相當於近十年來全球汽車年產量的接近5%。
市場分散 領頭羊企業市佔率14%
檢視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商的資料,會發現市場相當分散,因半導體行業的特性是產業鏈很長,涉及多種不同的技術規格。根據內地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市佔率最高領頭羊企業是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NXP),市佔率14%,第二的是德國的英飛凌(Infineon),市佔率11%,季軍是日本的瑞薩電子,市佔率為10%。
這批汽車晶片商不約而同表示,由於汽車行業恢復的速度較預期快,目前各大車廠集中訂購晶片,對供應鏈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供不應求 廠商要求加價一成至兩成
領頭羊晶片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瑞薩電子等競爭對手罕見地同步加價,打算將車用晶片價格上調10至20%,將成本壓力轉移至汽車廠。
產能緊張的問題一路向上游企業延伸,為恩智浦半導體、英飛凌等汽車晶片商進行代工生產的台積電,亦表示產能緊張。台積電旗下世界先進、聯華電子,均考慮在2月下旬至3月期間對晶片價格進行階段性調漲,漲幅最高達15%。
這次汽車晶片供應短缺的局面,主要有兩大因素引致。首先,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帶動「宅經濟」,大眾對手提電腦、網路裝置、數碼電子產品的需求倍數增長,從而推高數碼產品用晶片的銷量。
因素一:疫情期間產能轉至數碼產品晶片
因應市場需求轉變,晶圓代工商如台積電等,將多數產能撥出來放在生產數碼產品用晶片,汽車晶片分配到的產能自然降低。不過,隨近期汽車銷量回升,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的追捧,從而帶動汽車用晶片的需求急升。
然而,半導體行業的特性是產業鏈很長、分工多樣,一般來說,晶圓代工廠收到訂單到完成產品交貨,至少要三個月。因此,當汽車銷售市場的需求快速轉變,中游的汽車晶片商未有察覺庫存消耗的問題,未有提前向代工廠下訂單,就很容易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
因素二:車企未有提早下訂單
第二方面,晶片短缺亦和汽車企業庫存有關,有晶片代工廠抱怨指,去年底車市復甦時,已經開始向汽車晶片商查詢是否需要增加訂單,提早下訂單,不過汽車廠商一貫都是偏好維持低庫存,對此無動於衷。直至庫存不足時,才決定下急單要求取得晶片。
不過,亦有汽車晶片商持不同看法,認為問題是由於去年數碼電子產品需求暢旺,令到代工廠為了銷情而「優先」向電子產品商供貨,導致現時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阻礙了汽車行業復甦。
議價能力逐步向上游企業轉移
面對目前的供應緊張局面,廠商都加緊提高產能。作為晶片代工業領頭羊、市佔率超過50%的台積電日前表示,若能夠進一步提高產能,會優先滿足當前全球最短缺的車用晶片需求,持續與汽車電子客戶緊密合作,同時堅守對其他客戶的承諾。
今年的車用晶片缺貨潮,令到汽車行業產業鏈的議價能力出現轉移。以往行業供應充足時,多是汽車企業為降低成本,要求晶片供應價降價。不過現時的情況扭轉,是由車用晶片製造的上游企業,向下游提出漲價要求。
券商料晶片短缺問題持續半年
雖然半導體廠商已經開始着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需求,不過券商認為汽車晶片短缺問題料會持續半年。長城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汽車晶片短缺或將持續半年,預計2021年上半年車用晶片供應依然存在一定壓力。短期內汽車晶片短缺的問題難以解決,國內車市上漲勢頭帶來的需求增加,使供需矛盾有所增加。考慮到半導體行業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預計可能將在6至9個月的時間內才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