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中國21個自貿區遍地開花 皆望有其作為
美國正在設法在國際貿易和全球產業鏈上孤立、遏制中國,但是這絕對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只要中國不想自我封閉,就沒有人能做到。更何況中國政府正在加大擴大對外開放力度,逐步推廣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的建設,以便將全球產業鏈牢牢地拴在中國市場。
9月21日,中國政府又再次批准了北京、湖南、安徽,三個自貿試驗區,中國國內自貿區已達21個。中國如何通過建設自貿區,加深全球經濟與中國的連接呢?21個自貿區又都各自有着明確的分工和目標。
中國政府建設的國內自貿區,主要是根據本國法律法規在本國境內設立貿易和工業園區(Free Trade Zone,FTZ)。中國政府通過在各省份內挑選特定區域,實施特定税收、產業、金融政策和海關監管政策,希望藉此來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
目前,中國政府批准建設的自貿區按照自身定位和特色分類,共可分為全面試點,沿海對外貿易、內陸開放示範、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邊境對外貿易等幾種類型。結合自貿區所在省份的區位優勢、經濟境況,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將依照該自貿區總體方案的明確發展定位,對一些政策實施先試先行,促進外資企業的引入,加大出口,通過與全球產業鏈的銜接,推進當地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其中,最早成立的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上海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於2013年正式成立,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任務。最初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上海自貿區的開設來帶動中國經濟的開放力度,希望上海自貿區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實現諸如,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探索資本項目可兑換、探索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等的多項改革目標。
然而,7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依靠上海帶動中國的目標並不現實。隨着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以及中國政府對經濟過熱、金融空轉等一系列經濟問題的調整,上海自貿區在探索資本項目可兑換、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等核心改革上的目標已經難以實現。再加之,中國經濟已經不再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閉塞和貧弱,上海自貿區僅憑有限的政府管理、税收、產業等優惠政策似乎難以重現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建設深圳經濟特區時的「經濟神話」。
但是,上海自貿區也並非毫無收穫。上海自貿區摸索出來的政策和經驗表明,在目前的經濟和國際環境下,加大對外開放、轉變政府職能是可行和安全的。近五年以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5.9萬家,集聚了上海市45%左右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中國政府的投資負面清單也通過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摸索從190條縮減到了45條。95%以上的外資投資項目可以通過備案方式設立,並不會引起管理和金融上的混亂。
上海自貿區證明,儘管憑藉一個小小的自貿區尚不足以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開放和國際資本的熱情,但是更多的自貿區的建立則是可行的,至少在一定區域內可以形成「局部帶動整體」的改革態勢和經濟發展動力。如果這些「自貿區」能夠連接成片則變革能量也不可小覷。
於是,2015年廣東、福建、天津三省市獲批成立自貿區。2017年遼寧、浙江、河南、河北、重慶、四川、陝西又有7個自貿區相繼建立。2018年海南自貿區建立,2019年山東、江蘇、河北、雲南、廣西、黑龍江6省份也建立了不同定位的自貿區。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區幾乎同時獲批。歷經7年,中國的自貿試驗區歷經5次擴容,遍地開花,數量已經增加至21個。而且,中國政府對於各省份自貿區的定位和目標也更加明確和具體。
沒有了大而空泛的改革目標,也沒有了動則就是國際化、全球化的宏大經濟藍圖,取而代之的是依託各省份產業特色、區位優勢的具體規劃,以及聚焦於國內區域經濟和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詳細布局。中國中央政府顯然正在啟動一場各省份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誰能打破僵局、大膽創新、取得實效,誰就將從競爭激烈的中共官員選拔體系中脱穎而出。同時中國的新一輪改革開放也將得以加速推動。
按照中國各省份自貿區總體方案中的戰略定位內容,中國現有21自貿區可分為以下6類:
第一類 全面試點重點推進型自貿區
一、上海自貿區——試驗區肩負着中國在新時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是國家戰略需要。
二、廣東自貿區——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建設大灣區、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等產業吸引港澳和國際高端人才和服務資源成為了廣東自貿區的絕對主題。
三、海南自貿區——發揮海南島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緊緊圍繞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第二類 沿海對外貿易型自貿區
四、福建自貿區——兩岸經濟是福建自貿區的主打內容。其中,福州片區重點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範區。廈門片區重點發展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平潭片區重點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和國際旅遊島,在投資貿易和資金人員往來方面實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
五、浙江自貿區——圍繞國家能源保障安全,推進以油品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範區、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先導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
六、山東自貿區——探索中日韓三國地方經濟合作。強化優勢互補,探索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高標準建設中韓(煙台)產業園,創新「兩國雙園」合作模式,支持合作建設醫養健康中心。山東自貿區將推動建立國際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支持依規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允許國外交易所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辦事機構。山東自貿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建設中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第三類 邊境省份型自貿區
七、黑龍江自貿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建成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
八、遼寧自貿區——以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為重點,突出東北地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東北亞地區開放合作,取得了明顯效果。
九、雲南自貿區——着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推動形成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放前沿。
十、廣西自貿區——全面落實關於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的要求,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着力建設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
第四類 沿長江經濟帶型自貿區
十一、重慶自貿區——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連接點的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戰略重要支點。
十二、四川自貿區——是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協同開放效果顯著的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在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十三、湖北自貿區:落實關於中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要求,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十四、湖南自貿區——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內陸開放新高地,提出了打造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實現湘粵港澳服務業聯動發展、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十五、安徽自貿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提出了推進科技金融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佈局未來產業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第五類 「一帶一路」及中西部省份開放型自貿區
十六、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建設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集聚優質要素的開放門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平台。南京片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範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蘇州片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國際化創新高地、高端化產業高地、現代化治理高地。
十七、陝西自貿區——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
十八、河南自貿區——加快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
第六類 北京周邊及數字經濟自貿區
十九、天津自貿區: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
二十、河北自貿區——全面落實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要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着力建設國際商貿物流重要樞紐、新型工業化基地、全球創新高地和開放發展先行區。
二十一、北京自貿區——着力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北京自貿試驗區圍繞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着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提出了營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創新服務貿易管理、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等方面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