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美匯尋底 新興市場成為大贏家?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美國公佈的最新「小非農」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就業數據顯示,7月失業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行動大幅放緩,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僅增加16.7萬,較6月400萬數據大幅下滑。但這份報吿對市場幾乎沒有造成波動。市場依然在等待即將出爐的官方非農就業數據。因為兩項數據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另外,疫情期間就業數據波動較大,可能會出現大幅修正的情況。

從6月下旬開始,由於美國各州逐漸解除封鎖,推進經濟復甦,導致病毒再次加速蔓延,單日新增病例從2.5萬陡升至5萬,最高一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7.8萬。這讓很多包括共和黨主政的州政府開始考慮重新進入完全封閉狀態,阻斷病毒傳播。

而疫情再次爆發並沒有減緩美股上行的步伐,市場普遍押注美聯儲(Fed)將長期保持政策寬鬆,畢竟促進就業和維持通脹穩定是美聯儲兩大核心目標,美聯儲也承諾將「加強前瞻性指導」,或在達到通貨膨脹率目標之前不加息。

中美息差拉闊

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公開表示支持通脹水準達到2%至4%的區間,以抵消過去通脹長期低於2%的影響。而這無疑對股市、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產生影響,推動投資者看漲此類資產。人們認為,美聯儲的舉措將進一步推動實際收益率走低、美元貶值、波動率下降、信貸息差下降以及風險資產走高。

8月4日,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68%,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為0.544%,中美之間利差攀升至240個基點的歷史高位。同時,美元指數持續走低,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在92.8附近震盪,最低下探至92.495。今年以來,中美之間利差快速拉開,經歷一季度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後,中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越發謹慎。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7月末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對於貨幣政策表述也沒有釋放出寬鬆的信號,而是強調「靈活適度」和「精準導向」並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反觀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受制於疫情造成的衝擊,資金面持續寬鬆,但生產和消費需求始終低迷。

從歷史上看,每當美國經濟疲軟、美元指數走低、債券收益率下降時,國際資本都會從其市場流出,轉向新興經濟體市場。

此前,在7月13日當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流出870億美元,創下單周最高的資金流出紀錄。基金的大幅外流表明,投資者可能已開始準備將現金配置到其他國家的風險資產。儘管這些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市的幅度仍有限,但人民幣債券和中國資本市場顯然是目前全球首選的避風港。數據顯示,外資今年上半年淨買入約3,198.2億元人民幣中國境內債券,為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以來購買量最大的一段時間。

分析認為,美國本輪疫情對經濟復甦造成的衝擊令人擔憂,而且美股似乎已經完全脫離了經濟基本面,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不會坐視不管,對於風險信號視而不見: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連續15周下降後,近兩週再次升高,很多財政刺激政策也將到期,已經債台高築的美國企業面臨更大的裁員甚至是倒閉風險。

對於中國股市,儘管中美關係加劇了市場波動風險,A股在3000點上方反覆震盪,北向資金也出現波動,但大邏輯上,中國股市整體估值依然很低,近期A股對於外部衝擊的敏感性也有所下降,這些都是國際資本轉向中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