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消除惡性通脹風險 疫情「下半場」中國經濟避免極端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2.4%,創14個月以來最低水準,CPI重回「2時代」,市場擔憂的惡性通脹風險基本消除。分析認為,隨著居民生產生活逐步恢復,豬肉供應增加,未來CPI可能會溫和上漲。不過,受到國際疫情影響,工業生產需求可能會維持低迷,由此產生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增加通貨緊縮的風險,但貨幣政策可能會適時調整,避免中國經濟走向惡性通脹或通縮的極端。
食品價格下降,是帶動本次CPI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下降3.5%,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78個百分點。而豬肉依然是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5月,豬肉價格按年上漲81.7%,漲幅回落15.2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1.98%個百分點。此外,牛肉、羊肉和雞肉價格漲幅均有所回落。
鮮果、雞蛋、鮮菜價格均大幅下降。三者合計影響CPI下降0.73個百分點。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5月是豬肉消費淡季,隨著生豬供應增加,供需矛盾進一步緩和,豬肉價格漲幅放緩。而隨著氣溫升高,果蔬供給增加,價格回落。
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按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3.7,按月下降0.4%,創下四年來最大降幅。
周茂華分析,這主要是由於大宗商品輸入性價格仍然處在低位,生產資料價格降幅擴大,整體需求疲軟,再加上前期累積了較高基數。其中,受國際能源價格暴跌影響,能源開採與相關燃料加工等行業出現大幅下滑,石油、天然開採業價格下滑57.6%,石油與煤炭等加工業價格下滑24.4%。
值得注意的是,5月PPI按月下滑幅度明顯收窄。分析認為,這主要是中國國內需求改善,帶動工業品價格邊際企穩。統計顯示,中國國內40個工業行業中價格按月下降的行業減少20個,價格按月上漲的行業增加2個,持平的行業增加8個,顯示工業部門有所改善。
另外,大宗商品價格近期也出現反彈,投資者普遍期待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周茂華認為,但需要警惕,全球疫情形勢仍嚴峻,歐美等多國的解封復產如果產生全球二次疫情大流行,將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二次嚴重衝擊,全球工業部門將再度陷入嚴重衰退。
而對於中國國內而言,宏觀經濟也不能過分樂觀。CPI重回「2時代」雖然基本解除了惡性通脹的擔憂,但CPI漲幅過低通常意味著經濟發展缺乏動力,消費潛力有待激發,因此如何提振內需,刺激消費仍然是目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
目前,市場對於未來需求復甦的速度仍有擔憂,主要是疫情導致的收入不穩定導致消費意願減弱。此外,封鎖也導致國際貿易往來不暢,出口疲弱。換言之,對於通脹的擔憂已經迅速轉為通縮。未來幾個月,CPI突破3%的可能性很低。而PPI雖然會緩慢修復但可能仍將維持在負區間。從這個角度看,貨幣政策不存在收縮的基礎,為了防止極端情況發生,未來甚至可能會重新糾偏轉向寬鬆,帶動利率水準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