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力推海南自由貿易港 為何難以取代香港地位?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台。將海南打造成為自由貿易港是中國的戰略決策,體現出中共高層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方案》明確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可以說,中共領導人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寄予了厚望。
《方案》顯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成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在中共的規劃中,海南將被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聚焦「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從定位上看,海南將與同為自由貿易港的香港形成競爭。海南將在2025年之前完成全島封關運作,形成一塊關稅「飛地」。按照《方案》,海南將「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免稅購買」,並「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
可以預見的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在2025年前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後將成為可以與香港媲美的購物中心。然而,海南在金融服務業等方面很難取代香港。
首先,資金進出香港的自由度高於海南。根據《方案》規劃,2035年前海南才能夠實現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海南是以國內現有本外幣賬戶和自由貿易賬戶為基礎建立的跨境資金交流平臺,資金自由流動的效率要弱於香港。此外,美元流入香港資本市場沒有匯率風險。香港施行固定匯率制度,港元緊盯美元,匯率穩定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
2019年,中國獲得外商直接投資(FDI)1,381億美元,其中963億經香港流入,佔比高達70%。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30億美元,其中869億經香港流出,佔比高達61%。可以說,香港是中國資金進出最重要的門戶。
其次,香港的司法環境優於海南。香港採用的是國際投資人更為熟悉的英美法系,而中國採用的是大陸法系。雖然《方案》提出「建立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以地方性法規和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為重要組成的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但是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的法律十分成熟,且司法獨立性較好,更被外資認可和接受。
自由貿易港的目標是貨物、人員和資金的自由流通,而完成這一目標的保障是司法。香港的司法完善,相關服務業發達,這些優勢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最後,香港稅率低、稅制簡單,更有國際競爭力。根據《方案》,海南也要「分步驟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安排」。海南在2025年前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2025年後按照3%、10%、15%三檔超額累進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數據顯示,目前香港對各行業、專業或商業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利潤徵收利得稅,法團首200萬港元的利得稅稅率為8.25%,其後的應評稅利潤則為16.5%;香港的個人薪俸稅階梯自2%起,最高稅率為15%。與香港相比,海南對企業和個人徵收的稅率仍然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