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解讀中國去年GDP數據:對疫情下經濟發展兩大啟示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五(28日)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增長6.1%;中國人均GDP為70,892元,較上年增長5.7%;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較上年增長6.2%。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速實現了2019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6%至6.5%的目標。但是,GDP增速持續下行的趨勢沒有改變。2016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還徘徊在6.8%上下,而2019年中國的GDP增速已經放緩至6.1%。可以說,中國經濟依然面臨着十分嚴峻的下行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對當前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在疫情的衝擊下,中國經濟2020年開局十分不利。中國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預計中國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為4%;而中國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則悲觀地預計中國2020年一季度GDP或將負增長。對於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的中國而言,經濟社會發展與疫情防控同等重要。此時,2019年中國GDP增長的細節或許能夠給在疫情中的經濟恢復提供兩點啟示。

製造業的復產復工是中國政府近期的工作重點。圖為年2月9日,一名身着防護服的工人正在為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一家工廠消毒。(路透社)

第三產業為經濟火車頭

首先,第三產業既是經濟的最大支柱,也是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需要儘快恢復其活力。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7.1%,按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9%,按年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按年增長6.9%。可以看出,第三產業是唯一拔高GDP增速的部分。

然而,受到疫情的衝擊,人員外出活動的頻率急劇下降,部分服務業部門遲遲無法正常開工營業。此外,本次疫情的開始階段正值中國春節假期,導致餐飲、旅遊、住宿、影視等依賴假期的行業受到極大的衝擊。雖然中國政府正在組織復產復工,但是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大部分第三產業復產復工的優先級要低於第二產業。

鑑於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以及其對GDP增速的拔高作用,中國政府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應當儘快恢復第三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對在疫情中受損較嚴重的服務業企業,如電影院、餐廳等,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財政補貼。從近幾年GDP的構成來看,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確保第三產業的發展活力對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尤為重要。

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明顯下降。圖為2月7日北京的一家商場外門可羅雀的景象。(路透社)

專家料今年增長介乎5.5至6%

其次,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需要繼續鼓勵和引導;而投資還有提高的空間。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1.2%,較上年大幅下降12.8個百分點。

近三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一直維持在55%左右,而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一直維持在43%左右。然而,2019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下降表明2019年中國政府和民間的投資總額在下降,這也是中國經濟在2019年放緩的重要原因。

因此,面對疫情的衝擊,中國政府一方面要繼續鼓勵消費,充分釋放需求端潛力,確保最終消費不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社會整體投資額,在必要的情況下提高槓桿水平,用民生投資、基建投資等政府投資帶動更多民間投資。

目前,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水平相對較低,政府投資能力仍有提高空間。中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疫情拐點之後,中國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強調減税降負;而貨幣政策會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前提下,各地會有定製化的落腳點,可以期待降息降準。賈康預計,2020年中國GDP增速或將落在5.5%到6%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