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疫情下中國經濟平戰轉換速度驚人 後續改革迫在眉睫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中共於周日(23日)召開由約17萬人參加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電視電話會議,從中央到地方縣級政府直接進行總體疫情防控和經濟工作部署。再次完成一次「平戰轉換」並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快速恢復經濟,加速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2月中旬以來,中國抗擊武漢肺炎的「戰況」已經度過了最兇險的時刻,疫情已被逐步控制,新增病例逐步減少。然而,對於因疫情已經停頓了將近半月之久的中國經濟則危機剛剛來臨。訂單違約、流動資金缺乏、員工難以到崗、配件不足,市場風險加大,等等問題集中爆發。

如果說之前的中美貿易戰只是美國對中國經濟的一次試探,那麼,這次新冠疫情則是對中國經濟「平戰轉換」的一次徹底「實戰演練」和全面考驗。

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中國約有17萬人同時參會。(新華社)
+6

應急復工 中國經濟啟動「戰時」動員

物資,還是物資。在新冠疫情最初確認、武漢決定封城,中國全國啟動國家一級應急相應之後,物資,尤其是醫療防護物資和民生物資的生產和供給便成為抗擊疫情、保障經濟的核心關鍵。

從1月24日起,第一波「復工潮」,在包括口罩在內的防疫物資生產首先緊急啟動。

在確保防疫的基礎上無條件復工,有能力的企業緊急轉產,從1月24日至2月10日,短短16天,中國的湖北、河北、湖南、河南、山東、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的服裝企業、汽車企業(汽車企業擁有熱熔織物的生產設備)、化工企業、醫藥企業等三千餘家企業80%完成復工。僅醫用防護口罩產能一項,從1月29日的每天約生產800萬隻,10天內就迅速增長到每日約2,000萬隻,截至2月24日,中國口罩產量再次提高到每日5,477萬隻,口罩產能25天提升6.8倍。中國經濟的「平戰」轉換和動員能力初露真容。儘管在中國市場上口罩依舊緊張,但是已經可以基本保障一線醫護人員和病人的防護需要。

從2月3日起,中國政府和中國央行也開始響應抗擊疫情和企業復工需求,提供財政專項資金和緊急貸款。從2月3日至10日,僅中國央行通過逆回購累計向市場淨釋放流動性就達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各類財政資金接近1,000億元。

2月8日,隨着對疫情防治手段的明確和疫情高峰的渡過,中國國務院正式下達了「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要求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領域,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員工要及時返崗、儘早開工。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省3,000多家企業緊急復工、轉產生產抗疫一線防護物資。圖為2月5日,在安徽莫尼克醫用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趕製防護服。 (新華社)

2月16日,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減税降費,促進疫情防控、拉動經濟增長。

2月17日,中國央行再次展開1萬億元逆向回購(除9,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外,再次淨釋放流動性1,000億元),並將1年期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中標利率下調至3.15%,下調10個基點。此外,第一批3,000億元的財政貼息貸款也已經通過商業銀行陸續發放到企業手中。

2月18日,中國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

中國央行和中國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緊急下發抗疫、恢復生產專項資金和貼息貸款,並推出一系列支持企業復工紓困政策。(多維新聞製作)

國企復工率達80%

至此,中國政府已經多箭齊發,在防控疫情的基礎上,中國經濟開始加速復工。目前,據初步統計,中國國有企業所屬的2萬餘家生產型子企業開工率已經超過80%,其中石油石化、通訊、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目前已經超過95%。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消息顯示。2月19日,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2月24日,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

另據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和預測,從2月19日到2月底,中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有所加速,日均會在1,400萬人次以上,儘管按年只有往期的約80%,但從2月19日起幾乎都在以每天3%以上的速度增長。截至2月23日,中國已有27個省份有序恢復省際省內客運班線或包車運行,累計有110個地級市、137個縣級市恢復地面公交運營。路裝車數連續4天持續增長,船舶進出港數量也出現回升的迹象,快遞業務量按月上週增長了1.1倍。2月18日春運結束以來,中國高速公路的車流量連續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目前已有近8,000萬人次農民工返程務工,預計到2月底將達到1.2億人次,3月以後返程的農民工將再增加約1億多人次。

中國經濟從「急剎車」抗擊疫情,再到恢復生產全面啟動,一個總量高達100萬億元的超大經濟體調整、恢復之快出乎意料。

經濟恢復「造血」能力仍面臨兩大難題

中國經濟正在迅速從疫情的停滯中恢復過來,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的態勢也沒有改變。然而,一些不爭事實和困難也同樣擺在而中國經濟的面前。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例如零售業、旅遊業、以及線下文化產業損失嚴重。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另一方面,即使製造業、基建企業率先復工,中國經濟的「造血」能力還面臨一段時間的恢復。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中國2020年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

面對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尤其是線下服務產業面臨較大沖擊,短時間難以復工。但是,中國政府正在以加速基建投資、發展線上經濟等手段加快經濟恢復。(Reuters)

2月17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諸葛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諸如工人返崗率還不夠高、供應鏈還需要完善、物流運力還需要恢復等等現實困難急需解決。

現在工業體系的特點之一就是分工明確,這就要求資源和勞動力能夠自由流動。然而,此前為了防治疫情,很多地方採取限制交通和人員流動的政策,成為復產復工的障礙。

儘管,為了確保道路暢通,中國國務院早在2月8日就印發了相關通知,要求「嚴禁擅自封閉高速公路出入口,嚴禁阻斷國省幹線公路,嚴禁硬隔離或挖斷農村公路」。但是在落實中,部分地方還是存在阻礙交通和人員流動的現象。因此,為了保證復產後的用工需求,一些企業開始主動和非疫情高發地區政府聯繫,進行勞動力輸出組織,並派出包車,甚至是包區高鐵和飛機去迎接員工復工。

以改革釋放應有潛力

此外,產業部門的復產復工還面臨着另一個更大的難題,那就是疫情之後需求的恢復。生產企業一般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原材料庫存,因此只要員工到位,大多數企業都能夠完成復產。然而,僅僅完成復產對企業的意義並不大,復產後生產出的產品如何銷售出去、有沒有源源不斷的訂單才是決定企業生存的關鍵。

2020年的中國經濟正處於下行周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的經濟活動陷入停滯,消費和投資需求疲軟。據中國知名金融數據平台Choice顯示,截至2月18日,中國南華地區工業品指數較春節假期前下跌3%左右。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足夠的韌性,復產復工已經大規模開始實施,但是距離需求端的疲軟現狀一時間難以改善。

中國政府顯然也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2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表示,以此次疫情暴露出的社會治理和經濟短板為突破口,加速補齊短板、繼續推出一批重要改革方案、加速重大項目的投資建設。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明確目標。2月23日,中共再次召開由17萬人參加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電視電話會議,從中央到地方縣級政府直接進行總體疫情防控和經濟工作部署。

通過對此次疫情教訓的反思,應急保障、衛生防疫、公共醫療、社會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等等高達數萬億元的建設需求,不僅應視作經濟運行的成本支出,而是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投資內容和高水準發展的動力來源。以政府投資為先頭,廣泛開放社會投資,並通過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是實質性改革和開放,實現長期投資的風險分散與收益激勵。中國的民生需求和投資市場急需通過改革來釋放應有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