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車企跨界造口罩 肺炎疫情之下的無奈之舉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口罩需求量劇增,中國是全球口罩生產和出口大國,每年口罩產量佔到全球50%,但整個中國還是「一罩難求」。不少車企為了解決口罩供應短缺的問題紛紛「兼職」跨界,雖然義不容辭,但也是復工艱難背後的無奈之舉。

目前口罩需求缺口有多大呢?此前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發佈會透露,截至北京時間2月11日,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產能利用率達到94%,基本是滿負荷運轉,尤其是一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28%。湖北的醫用N95口罩日產量從2月2日的4.5萬隻大幅提升至2月11日的15.8萬隻。

而在需求方面,中國二三線產業就業人口約5.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一隻,全部復工後一天就需要5.3億隻口罩,就算目前第三產業幾乎停滯,只有第二產業、醫護人員和交通運輸業就業人口,每天至少也需要2.38億隻口罩,也就是說,現有產能還不到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中國口罩需求缺口巨大,導致香港、日本、韓國口罩紛紛售罄。(AP)

比亞迪冀月底時日產500萬隻口罩

此前,中國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召開會議,鼓勵企業轉產、擴產醫用防護服。雖然沒有明確提到口罩,但已經有不少車企響應號召。

比亞迪股份(1211)於2月17日開始量產口罩,計劃到2月底口罩每天產能可達500萬隻。廣汽集團口罩生產項目於2月5日啟動,隨後組團到東莞一家企業學習研究口罩生產設備相關技術和生產流程,僅用5天組裝出一條自動化的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11日完成設備現場安裝,2月13日開始試生產,計劃到2月底自制30台口罩設備,將實現每日生產100萬個口罩。上汽通用五菱已經完成車間改造、設備安裝調試,形成每日50萬隻產能。

看似汽車企業「該行」生產口罩跨度很大,但汽車產業鏈本身就比較複雜,口罩生產技術難度不高,考慮到市場缺口很大,生產口罩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首先,醫用口罩的原材料是聚丙烯,將聚丙烯顆粒拉絲,反覆堆砌成無紡布。而「拉絲」的工藝是噴熔。這些原材料和工藝都是製造汽車隔音棉的主要步驟。另外,聚丙烯是石油工業的產物,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有大量儲備。

其次是生產設備,可以購買或者自行改造。不過,口罩供不應求也導致生產設備價格飛漲,據瞭解,有些設備的價格甚至翻了一倍。

取得許可證屬關鍵

最後,生產口罩需要無塵車間,這對於汽車製造企業並不是難事,本身汽車塗裝車間就是標準的無塵車間。考慮到口罩生產本身技術含量偏低,擁有生產汽車能力的車企,在材料、設備齊全的情況下,生產口罩理論上不是難事。

最關鍵的是,生產口罩需要拿到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在中國,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類用品,屬於二類醫療器械,生產此類用品的企業,需要進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除了企業,這些產品也需要一對一進行醫療器械註冊,註冊後會獲得一個註冊號,這樣才能獲准上市。

不過,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政府對於生產資質「特事特辦」。比如上汽集團在廣西政府幫助下完成了生產資質快速審批,並獲得了5,000萬元人民幣貸款。比亞迪負責生產口罩的第九事業部,則本來就具有醫療器械生產資格。

企業信息平台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中國已經有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温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其實,車企跨界造口罩除了「義不容辭」支援防疫工作外,也是出於自身情況考量的「無奈之舉」。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復工困難。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的調研結果,截至2月12日,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比僅為32.2%。由於復工申請流程、防疫物資短缺、部分員工返崗存在困難、零部件短缺以及物流不暢等原因,車企要實現復工並不容易。

即使員工到崗,物流阻隔,上游零部件供應不暢、下游銷售低迷,車企想要全面復產困難重重。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疫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節奏和影響都非常大。湖北省是中國汽車生產大省,汽車產量佔全國9%,廣東和浙江三個地區的工業基地也非常多。此外,整車廠是全國配套,有一級二級等多個級別供應商,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車生產節奏,現在零部件供應是非常大的問題。預計疫情對汽車產量的影響將超過百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