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武漢肺炎動搖經濟前景 中共政治局會議再提「六穩」
武漢肺炎仍處於爆發期。單是周一(23日),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病例3,235例,增幅較上一日繼續擴大。疫情對經濟活動的抑制作用十分明顯,春節假期中交通運輸、旅遊、餐飲、娛樂等行業均遭受重創,而春節假期的延長也對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去了負面影響。中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將低於5%。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工作。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中共領導層在會議中再次提出「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在2019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就提出2020年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可見「六穩」本是2020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六穩」涵蓋了中國經濟活動的主要方面,而此次會議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再度提及並強調「六穩」,顯然有所側重。
停工對企業資金鏈帶來壓力
首先,在應對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中,穩金融是重中之重。本輪疫情對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衝擊最大。隨着疫情蔓延,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而多個省市進一步出台政策要求企業不早於2月9日復工。然而各種費用的攤銷以及固定資產的折舊並不會隨停工而消失,生產經營活動的停滯給中小企業的帶去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其資金鏈的連續性。
因此,穩金融將決定企業能否順利渡過疫情帶來的困境,也決定社會就業能否穩定。2月2日,中國財政部發布通知稱,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2月3日,人行開展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並將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調10個基點。2月4日,中國央行再次開展5,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兩日累計淨投放資金5,500億元。
中國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考慮到疫情特殊時期和延期開市的雙重影響,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目前來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的負面衝擊。
料消費受衝擊最大
其次,在應對疫情帶來的長期衝擊中,穩投資應放在首位。從2003年「非典」疫情的經驗來看,消費受疫情的衝擊往往更大,而投資則是疫情過後恢復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對於投資,本次中共政治局會議也提出,「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並要求「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將中央預算內投資優先向疫情重災區應急醫療救治設施、隔離設施等傳染病防治急需的項目傾斜」。
中國華泰證券認為,在製造業、地產、基建三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基建投資可能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小。各地方政府在2020年伊始,就以較快速度發行財政部提前批覆的2020年新增1萬億元專項債額度,這為基建投資在疫情過後的反彈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彈藥」。考慮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將可能想公共衛生設施等市政工程傾斜。華泰證券預計,2020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
政府應釋出強烈信號穩定預期
最後,無論疫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穩預期」都應當是制定宏觀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經濟活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參與者對未來的預期。如果社會各界對經濟前景抱有悲觀預期,那麼消費意願和投資意願都會削弱,經濟活動也會隨之放緩;而經濟活動的放緩反過來又會助長悲觀預期,使經濟滑入自我否定的下行通道。因此,在抗擊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應當釋放足夠強烈的信號穩定經濟預期。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市場對疫情的反應有多大,關鍵取決於政策能否有效防止疫情的外生衝擊在經濟和市場內部傳播和放大。而預期就是短期衝擊向長期傳導的途徑之一。2020年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徐高認為政府不會因為疫情的爆發就放棄這一目標,而會通過對小康社會目標的重申來給出「定心丸」,穩定預期,維護各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