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國家在和你談判」 「靈魂砍價」背後的中國變局
近日,一段中國浙江省醫保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的「靈魂砍價」視頻爆紅中國網絡。中國醫保局組建的醫保專家團,竟將某國際知名製藥企業的一款治療糖尿病新藥,從最初的10毫克5.62元(人民幣‧下同),一路砍到了4.36元的全球最低價。
在視頻裏,中國的談判專家可謂錙銖必較,句句機鋒。其中一句「現在是我們整個國家來跟你進行談判」壓垮了國際大型醫藥的最後意志,同時也暗示着中國的整個市場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轉變。
5.62元,不行太高!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你跟你們CEO再去申請一下吧,給你5分鐘時間! 4.72元。 這個價格還是有距離的。你只有兩次報價機會,如果兩次達不到我們的心理價位,那就自己出局。 4.62元,這已經比個韓國的價格還低了。 韓國多少人,中國有多少?現在是我們整個國家來跟你進行談判。 ……
談判後降價逾2成
最終,整個談判以十毫克4.36元的價格落錘,成交價比最初企業報價降低了22.4%。
從2018年至2019年,中國正在快速推進醫藥領域的改革。一方面徹底廢除了「以藥養醫」,即醫生通過對藥品、醫療器械的加價提成,來提高自己收入的制度。另一方面,在大幅增加進口藥物醫保報銷範圍的同時,推行中國醫院與製藥企業的集體談判與集中採購。
長期以來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尤其是藥品、醫療器械價格虛高不下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中國政府和民眾。為此,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萬能論盛行的年代,中國政府一度希望通過市場改革的手段,市場競爭和公共衛生醫療的產業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實踐表明,沒有人願意用生命來和醫院與製藥企業進行討價還價。醫療和製藥的專業性壁壘,也完全極大地阻隔了消費者信息對稱。一方面信息極度不對稱,另一方面生命與金錢的競爭如此不對等。在健康和生命面前,單純的市場經濟和商業競爭基本處於完全失效的狀態。醫院逐步從「救死扶傷」的機構轉變成「牟利機器」,效率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形成了製藥企業、醫療器械企業則與醫院的勾結,相互抬價,共同分成。
私有化可以提高醫療效率?
儘管,中國的經濟學家們依舊還在倡導醫療市場化、醫院私有化,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尤其是美國大幅提高公立醫院效率、降低醫療費用的圭臬。但是,中國政府和大部分有識之士,尤其是長期留學美國、歐洲的中國學者似乎並不足夠「閉塞」。
因為,實施市場化改革後的歐洲的醫療效率已經足夠令人擔心。而以市場化為主導的美國公共醫療效率之低、醫保費用之高也足以讓人吃驚。在英國,公費醫療的平均門診等候時間已經超過20周,而住院等候時間超過16個月的情況時有發生,有超過30萬人次在英國公立醫院的「急診」患者,即使是在生命危險狀況下,平均等待就醫時間長達4個小時。而英國公共預算的30%都被公費醫療系統吞噬。
而美國則以世界上醫療花銷最高的國家著稱。其費用幾乎佔到其GDP的17%。然而,美國人群健康的各項指標在發達國家中卻排名靠後。儘管,美國的醫療科技全球領先,但是美國的人均壽命只有78.8歲。美國的醫療市場全面大型製藥企業和大資本財團所掌握,即使是美國總統也難以撼動其中的利益格局。
中國醫療改革前路如何?
所謂的「看病難、看病貴」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經濟水平與社會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在繳納了鉅額「學費」走過了醫療產業市場化彎路之後,終於開始反思。於是,從2007年開始,一次又一次針對重新回歸「公益性」的醫藥改革,開始撼動業已形成的中國醫藥既得利益,以及與國際巨型醫藥、醫療企業的利益勾結。
然而,目的是好的,究竟採用什麼手段呢?是回歸之前的計劃經濟、國有醫院,還是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市場資源,提高中國的醫療效率?這不僅僅中國醫療需要回答的問題,更是中國對於整個40年改革開放進程和市場經濟本身的反思與進一步認識。
良好監管是關鍵所在
為此,中國政府在經歷了從2007年到2015年的反覆試驗。開放社會辦醫、醫療市場化與公益化的改革方案一度並行。誰能最終解決問題、提高效率,那麼誰就將從中國的還各種勝出。儘管,這種「兩面下注」的中國的醫療改革一度使得局面更加混亂,但是也促使中國政府明白了一個看似淺顯的道理,無論什麼機制,政府的投資、制度的規範與監督,以及市場競爭的制衡才是關鍵。公益與市場完全可以並行,行政手段只有通過市場才能更有效率,而對於市場競爭失靈的部分,政府必須承擔市場博弈中的責任。
實際上,由政府代表消費者參與與醫院、製藥企業的談判,早在2010年的中國基本藥物改革中就已經出現。2010年在以最簡單的氯化鈉注射液(250毫升,塑料瓶)為例。通過政府組織的集中競標集中採購,中標價從1.44元,一路降到了1.13元,0.94元,0.87元。製藥企業的秘而不宣的所謂研發生產的成本「謊言」就此破戳穿。
儘管,其中0.87元的最低價最後被證明為是企業間的惡性競價,中標企業在後不久就宣布停產該產品。但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也出台了「黑名單制度」和「基本藥物生產基地」制度,一邊對可能的惡性競爭進行打擊,另一邊對製藥企業合理的利潤進行保護。
需平衝衡民眾與資本利益
在摸索到經驗之後,從2018年開始,針對中國大部分醫療系統和藥物、醫療器械的改革也開始依次啟動。此次「靈魂砍價」只不過是中國醫療改革,乃至經濟改革的冰山一角。
中國的改革不是在拒絕市場,而是在充分利用市場的規則,力求資本與民眾利益的平衡,在資本一家獨大,並有能力對市場其他主體各個擊破、形成壟斷和利益鏈的情況下,政府就要代表整個國家和民眾來與其進行談判,而不是將民眾簡單的拋向市場,去與資本博弈。
無論是醫療還是樓市、無論是教育還是金融,一句「現在是我們整個國家來跟你進行談判」的背後,是中國對整個市場經濟理論的重新認知,以及中國市場格局的巨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