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惠譽下調香港信用評級:國際機構的傲慢與偏見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惠譽24年來首次下調香港信用評級,每一次大到國家或地區,小到公司債券,國際評級機構總會引發爭議,這背後與評級公司高度壟斷話語權密不可分。

9月6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香港的信用評級由「AA+」調降至「AA」,並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應稱,不同意惠譽下調香港評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表示,不認同惠譽對香港近期發展的評估,並對惠譽下調香港的信用評級及評級感到失望。

陳茂波更直言︰「過去幾個月的社會事件,並沒有影響香港的核心競爭力,這包括資金、貨物、資訊、人才自由進出;簡單低稅制;健全的監管制度;法治和司法獨立,以及高質素的專業服務等。香港特區政府尊重市民言論、和平集會、遊行和示威的自由和權利,並一向呼吁市民在表達意見時應和平有序,拒絕暴力。特區政府亦已提出實際行動,並與社會展開對話,為香港尋找出路。惠譽的評論純屬臆測,缺乏理據支持。香港與內地日趨緊密的經濟和金融聯係不應是對香港信用評級的制約因素。」

一些激進的示威活動破壞交通等基礎設施,外界關注活動對經濟的影響。(美聯社)

有批評指評級機構        刻意壓低非美金融市場評級

惠譽(Fitch Group)是世界三大信用評級公司之一。它與同樣來自美國的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共同支配著國際信用評級市場,壟斷著評級話語權。三家美國評級公司主要業務佔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95%。任何公司債券、機構資產甚至是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的調整都深刻影響著市場,因此在金融界有很強的權威。

但權威並不代表「正確」。事實上,評級機構每一次評級調整都會帶來巨大爭議。一些批評信用評級機構的觀點認為,評級機構刻意壓低非美金融市場評級,甚至對同一事件的不同主體給與「雙重標準」。早在1995年,英國巴林銀行破產,引發連鎖反應,歐洲很多機構投資者信用評級被下調,美國銀行業受到波及,當時美國銀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不良投資逾萬以億美元,但美國銀行信用評級卻沒有絲毫改變。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儘管歐盟推出一系列舉措解決財政危機,但三大信用評級機構輪番下調歐洲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導致債務國融資成本高企,危機不斷擴散,最終從希臘蔓延至全歐洲。法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官員曾表示,如果信用評級機構能早些作出反應的話,希臘政府也許能夠行動得更早一些。

如果說評級機構對主權和地區的評級可能存在「偏見」,那麼對於公司債券和其衍生品的評級就顯得自信過度,相當「傲慢」。次貸危機發生前,美國絕大多數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評級都是最高級「AAA」。國際金融機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前夕,相關機構仍然給予其「A」以上的評級。頗為諷刺的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二天評級機構才將評級下調至D級。

2007年次按風暴爆發,引發環球股災,國際評級機構被指「後知後覺」。﹙資料圖片﹚

評級機構     競爭激烈

事實上,評級機構並不是沒有及時預警能力,而多是利益驅使。2001年美國通過法律,允許評級公司獲得機構非公開信息。評級公司依據百年積纍的模型和歷史數據,往往能對公司債券作出比較全面的判斷。

不過,三大評級機構彼此之間競爭激烈,常常出現Rating Shopping(選購評級)現象。也就是當三個評級機構對同一債券發行人進行評級時,債券發行人往往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評級結果。這樣一來,即使原先評級標準嚴苛的機構,也會為了佔領市場爭奪客戶而降低評級標準。

講述美國次按危機的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中,對於評級機構之間的競爭就有生動描繪。標普工作人員在被問及為什麼違約率如此之高的債券評級卻是「AAA」時,這位戴著墨鏡的工作人員直白地說:「如果不給客戶『AAA』評級,他們轉身就會去找隔壁的穆迪公司,拒絕與我們合作。」

2000年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快速走高,MBS蓬勃發展,美國前10大MBS發行商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從2003年開始,評級公司從結構化產品評級的收費就高於從公司債評級的收入了,也就是說每一家大型MBS發行商每年會給評級公司帶來巨額利潤,足以左右評級公司的評級結果。

多隻MBS評級屬虛高

另據《財富》雜誌統計顯示,從2007三季度到2008二季度的一年中,總共有1,903隻MBS被降級,換句話說,相當多的MBS評級虛高。

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國會成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FCIC),在委員會出具的調查報告中直指評級機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評級機構,金融危機可能就不會發生」。

評級機構飽受詬病的同時,美國及歐洲的監管機構對於評級公司的審查和限制也日趨嚴格。2015年,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四個金磚國家宣布成立評級機構。2019年,標普獲准在中國成立首家外資評級機構。新玩家不斷湧入,未來可能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格局,傳統的三大評級機構是時候放下自己的「傲慢與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