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行再次降準 中央政府備七種武器應對美聯儲放水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9月6日,中國央行發佈消息,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再次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面對,聯儲局正在進行貨幣「放水」和全球各國央行的跟隨減息,中國政府再次拒絕了減息。

「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這正是中國央行克制地選擇了「降準」而不是「減息」的用意。

相比於美國和歐盟為了刺激經濟不得不進行減息,甚至是實施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放水」政策,中國政府顯然還有更多的「武器」可以使用,以避免將給經濟帶來的長遠傷害。

聯儲局下一步是QE?

8月30日,特朗普對於剛剛減息25個基點的美聯儲繼續表示不滿,指責美聯儲的減息緩慢和不作為。之後,9月3日,美國聖路易斯聯儲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美聯儲減息50個基點會符合市場預期,面對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行等情況時,需要采取「強力的」行動。為此,最近兩周以來,美聯儲也正在相應這種呼聲,已經連續購買美國國債約140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10月以來美聯儲再次重啟購買國債。

然而,面對已經低至2%至2.25%的美國基準利率,以及已經出現收益持續倒掛的美國國債,無論是特朗普,還是美聯儲都已經沒有更多的技術操作空間,聯儲局下一步似乎只有量化寬鬆(QE)一條路可以選擇。一旦美聯儲重啟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範圍內新一輪貨幣寬鬆潮,從而加劇全球經濟的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支柱,正在放棄自己的責任,任憑美元「洪水」對世界財富進行席捲。在這個關鍵時刻,世界經濟的另一根支柱,中國經濟是否能夠保持定力,還是會跟隨美國減息,也采取貨幣「放水」政策來抵消美元「洪水」對自身經濟沖擊?這就成為了世界經濟走勢的關鍵和中國經濟的又一次轉捩。

此次應對美國量化寬鬆(QE)是否得當,將關係到人民幣資產的穩定。(VCG)

為此,9月4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就對外部經濟的擔憂和中國的相關經濟應對政策進行了緊急部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用「更趨複雜嚴峻」來形容當前中國的外部環境,而中國國內的經濟下行壓力則還在加大。

「堅持」還是「妥協」,這是一個問題。中國政府也不是不想打開貨幣的「閘門」。這樣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將迅速走出低穀,資產泡沫的繁榮也至少能維持到習近平的下一個任期。然而,與西方多數政客僅僅想贏得選舉謀求連任不同,中國政府的理想是在謀求一個民族百年的復興,中國民眾對於政黨的要求不僅僅是組建一個行政看守型政府,而是要求一個擁有經濟組織能力和領導責任的全能型政府。

這種普遍的民眾心態和客觀的社會需求,導致中國政府和中共在謀求利益平衡的同時,更加趨向於長期利益的選擇和對於長期承諾的實現。在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在2009年、2015年已經先後兩次嘗試用貨幣政策理論來解決經濟問題。其最終的結果卻是貨幣政策的全面「失靈」,貨幣的「大水漫灌」導致的是越來越嚴重的「金融空轉」樓價飆昇,對於恢復實體經濟於事無補。於是,在2015年習近平主導中國經濟改革工作後,中共開始轉向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探索和實踐。

隨著此次中國央行的再次降準,大量的資金將被準確地傳導至中國的實體經濟之中。(新華社)

透過多項工具確保匯率等三者穩定

更關鍵的是,正是中國這種追求長期利益和整體利益的文明機制和經濟體制,賦予政府更多的政策和經濟「武器」。中國政府不像歐盟和美國政府那樣,除了財政和貨幣政策外就沒有太多的經濟調整工具,更沒有掉入西方財政和貨幣理論的教條中無法自拔。

面對「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這個「不可能三角」的假設。中國政府創造了更多的政策、金融和財政工具,來實現了三者的相對自由和穩定。其目的就是保證中國經濟的長久發展,而不是去「削足適履」去應證經濟學理論的正確。

在一些人眼中,這也許正是中國政府令人詬病之所在,但是「實事勝於雄辯」,尤其是在遭遇危機之時,能夠拿出應對的「方法」最終解決危機,這才是真正的能力。

對此,在9月4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中國政府拿出了「利率、降准、減稅、政府專項債券,以及金融機構改革」共5種經濟調節工具。

利率政策——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並適時預調微調,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

降准政策——實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

簡政減稅降費——要切實落實簡政減稅降費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積極財政政策——要著眼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上,督促各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金融機構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製,將資金更多用於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中國政府在主動「封存」了房地產炒作和土地財政之後,依然擁有豐富的「武器庫」來應對危機。再加之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在推進的「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土地改革」兩大改革,中國政府應對當前美國政府主動貨幣「放水」的嚴峻形勢,已經湊足了「七種武器」。

降準可釋放9000億元資金

此次人民銀行再次選擇「降準」而不是大水漫灌的「減息」,正是政府經濟調控的「武器」之一。其在有意尋求「抵禦風險」「穩定經濟」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的平衡。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將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並且,伴隨即將開始的對「金融機構考核激勵機製」的改革,通過銀行信貸將資金傳到給更多的實體企業。在總體利率穩定的情況下,實現貨幣政策的「精準滴灌」,切實降低實體企業實際貸款利率。

以中國經濟和財政的體量和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能力,在一般的情況下,中共衹要「出手」之中的一件「武器」往往就可以令市場風聲鶴唳,更何況接下來中共的「七種武器」將陸續「落實」。因此,中國根本無需跟隨美聯儲的貨幣「放水」,對貨幣政策,利率和匯率進行的大幅度調整和干預。儘管出於對沖風險進行的微調依然不可避免,但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國家經濟政策不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