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鷸蚌相争」 中國能否「漁人得利」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7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決定降低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1.5%,同時把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由2.5%下調為2.2%。這是韓國央行3年來首次降息。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表示,出口和投資疲軟是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主要原因。韓國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說:「關於今後的國內經濟增長形勢,金融貨幣委員會認為建築投資調整將繼續,同時出口和設備投資回暖時間將晚於先前預期。」

數據顯示,韓國出口額已經連續7個月負增長,作為支柱產業的半導體出口下滑25.5%。更糟糕的是,當地時間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佈,對韓國進行出口管制,將用於製造智能手機與電視機中OLED顯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必須使用的「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半導體的三種材料。日韓之間的貿易摩擦讓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被提及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再次被擱置。

中日韓三國產業互補性很強,日韓汽車在中國始終佔有一席之地。(新華社)

調查﹕近六成受訪企業 難捱6個月

日本此次對韓國的制裁矛頭直指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是韓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而最具代表性的三星、LG、SK海力士則是關乎韓國經濟格局的重要製造業巨頭。但同時,在國際產業分工的大格局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所需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此次被管制的3種材料,日本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七成以上。韓國中小企業團體前不久對269家半導體、液晶屏、通信設備和零部件等受日本出口限制影響明顯的企業發起調查, 結果顯示59%企業表示如果日本制裁長期化,那麼很難堅持超過6個月。有46.8%的可能受影響企業並沒有對策。這已經在韓國部分中小企業中造成恐慌。

此外,據稱日本政府還在準備100項對韓出口限制清單。按照2018年的統計數據,韓國對日依賴度最高的前10大物資分別是:半導體製造設備(佔韓國進口總量的33.8%,價值52.42億美元)、控制設備(11.7%,19.22億美元)、其他精密化學原料(15.2%,19億美元)、其他合成樹脂(42.8%,16.34億美元)、廢舊鋼鐵(61.4%,16.24億美元)、鐵及非合金鋼柔性鋼板(64.8%,12.62億美元)、其他化學工業製品(30.9%,12.03億美元)、二甲苯(95.4%,10.85億美元)。

中國光大銀行宏觀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測算,2018年,韓國對日本進出口佔外貿比重15.2%,而日本對韓國進出口佔外貿比重僅為5.7%;2018年韓國與日本外貿佔韓國GDP比重為5.3%,而日本僅為1.7%;除去總量的反應,從產業鏈依存度看,韓國對半導體出口產業依賴程度過高,同時,韓國半導體產業中的很多高端產品依賴日本;再加上世界經濟總體環境影響,韓國經濟呈現放緩趨勢,日韓貿易摩擦儘管對日本也造成影響但韓國顯然受到的打擊更大。

日韓貿易戰爆發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中國作為兩國的近鄰很難獨善其身。在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的產業鏈中,日本生產內存、發光半導體原材料出口至韓國,韓國進行高附加值加工出口至中國,中國再將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處手機、電腦、電視等產品銷往全球。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半導體出口額為1,281.5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出口額達857.8億美元。

韓國總統文在寅與三星等大企業代表會談商議對日舉措。(視覺中國)

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難再進行

日本政府對韓國實施制裁,影響可能會隨產業鏈傳導至中國。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提供的數據,包括經香港在內,中國僅半導體存儲器進口就有48%來自韓國企業。當然,中國企業也可以向美國美光科技(Micron)採購,但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能在多大程度上從美國進口替代品仍是未知數。中國顯然也不希望給美國更多的談判籌碼。

另外,日韓之間的貿易摩擦,讓中日韓自貿區前景再次蒙上陰影。中日韓三國關係複雜而敏感,經濟活動夾雜在政治因素、領土紛爭、歷史問題等多方面中。自2002年三國領導人提出自貿區構想以來,談判過程漫長而波折。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後,中日關係轉暖。日本大阪G20峰會前夕,2019年4月,三國高層在東京舉行了第十五輪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但所有努力都在日本發起對韓國制裁後戛然而止。

這也是美國十分樂見的局面,畢竟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原可以借中日韓自貿區抵消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中日韓三國產業鏈互補性強,文化衝突較少,更重要的是,日韓作為二戰後美國的忠實盟友,一直是美國與中俄角力的前沿陣地,一旦中國借自貿區拉攏日韓,對美國將造成相當大的打擊,而這樣的設想也在日韓開戰後被無限期推遲。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雖然中日韓自貿區被擱置,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轉機可能到來。據韓國《KBS電視台》報道,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渠道多元化。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並陸續向中國濱化集團等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三星電子、SK海力士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大陸、台灣或韓國本土企業。韓國半導體產業正在嘗試「去日本化」。而隨著日韓貿易戰給產業鏈格局帶來的新變化,中國企業可能打破原有的壟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