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希冀:科創板借鑒納斯達克火速落地
中國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將於7月22日正式上市交易。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市場曾經助力信息革命的實現,如今科創板能否托起中國科技現代化的夢想?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周五(5日)發佈消息稱,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將於7月22日正式上市。科創板從正式提出到開市交易僅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科創板之所以能夠火速落地,離不開中共高層對科創板的重視。
科創板的概念由習近平於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提出,目的是為了解決資本市場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在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集體學習中,習近平進一步提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設立科創板提供了理論支撐。
對於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面臨的融資困境而言,資本運轉效率更高的交易所直接融資比例較低,且融資難度較大,急需進行供給側改革。為此,中國向美國「取經」,模仿納斯達克(NASDAQ)推出了科創板。
因科技而生,為科技服務
作為科創板的「老師」,納斯達克因科技而生,也註定為科技服務。NASDAQ是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的首字母縮寫,該系統於1971年2月8日正式開始運作,是全球第一家電子證券交易市場。剛剛創立的納斯達克雖然僅屬於場外交易市場,但是卻為急需融資的科創企業提供重要的融資平台。
例如,芯片巨頭英特爾(Intel)在剛剛脫離Fairchild Semiconductor時急需融資,卻達不到主流交易所的上市門檻。1971年10月13日,英特爾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並成功融資822.5萬美元。擁有類似遭遇的公司還有197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生產商AMD。當然,當時英特爾和AMD只是不起眼的初創企業,正是納斯達克更加包容的上市環境給予了這類科創公司發展壯大的機會。
納斯達克的發展壯大起始於1980年。當年,美國首家個人電腦公司蘋果(Apple)公司登陸納斯達克,以22美元發行了46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一經發行便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發行當日報收29美元,一舉創造出包括喬布斯(Steven Jobs)在內的4位億萬富翁。自此,納斯達克獲得「億萬富翁溫床」的稱號,成為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選市場。
納斯達克助推美國信息革命
與工業革命不同,20世紀的信息革命幾乎由美國一己之力推動。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以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芯片的微型計算機在美國製成;1976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首台個人電腦;1989年脫胎於美國軍用網絡的互聯網(Internet)獲得正式命名,共有30萬台電腦聯網;1993年美國推出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自此被奠定。
信息革命在美國爆發的背後是美國各類科創企業的發展壯大,而納斯達克則是培育這些科創企業的資本溫床。1986年軟件巨頭微軟(Microsoft)和甲骨文(Oracle)同時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1990年通訊設備巨頭思科(Cisco)掛牌上市;1997年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掛牌上市。美國的硬件和軟件公司在上市融資之後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構建信息網絡的重要支架。
21世紀初,美國股市經歷了互聯泡沫,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至2003年之間累計下跌超過50%。然而,資本大量湧入科創企業幫助美國率先實現信息革命,並獨佔鰲頭。互聯網泡沫散去後,納斯達克仍是互聯網企業的首選,奈飛(Netflix)、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相繼在納斯達克上市。如今,納斯達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所(以市值計算),僅次於紐約交易所。
中國的科技創新缺乏資本溫床
在中國,科創企業由於前期研發支出較大,盈利能力一般較差,且經過多輪融資之後股權架構較為複雜,因此常常無法在A股市場上市融資。此外,初創科技公司的資金一般來自風險投資,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IPO)是風險投資最重要的退出通道。A股上市融資平台的缺失導致大量中國科創企業選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中就包括百度、新浪、搜狐、網易等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
因此,中國科創企業急需類似納斯達克的上市融資平台,而科創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與A股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不同,科創板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科創板的落地不但能夠為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並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退出通道,也能夠將經濟發展的紅利留在中國資本市場。
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研究報告顯示,其主要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以上都是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產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將創新(包括科學技術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而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有賴於金融體系提供的服務。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投入,納斯達克幫助美國在信息革命中一枝獨秀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在習近平提出的「五個現代化」中,科學技術現代化仍是重中之重,而科創板或將成為助力中國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資本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