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修訂激起千層浪 專家解讀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立法會原定今日﹙12日﹚恢復修訂《逃犯條例》﹙《條例》﹚二讀審議,惹來大批示威者聚集金鐘一帶,反對《條例》修訂,更爆發流血衝突。
修訂《逃犯條例》不但在本土引起強烈反彈,就連美國也稱《條例》修訂可能違犯《美港政策法》(又稱《香港關係法》),令部份人擔心香港獨特的經濟角色和地位不再,外資恐因而撤離。
《香港01》訪問了多位經濟學家,了解究竟《條例》對香港經濟及國際地位帶來的可能影響。

逃犯條例修訂引來大規模示威,更可能會在多個層次影響到香港經濟。(羅君豪攝)

大批示威者今日佔據立法會外一帶道路,造成中環、金鐘和灣仔附近主要道路封閉,「影響」已即時浮現,多間銀行宣布暫停金鐘區的分行運作,四大會計師樓也先後向員工發信表示可彈性上班。原定今日舉行的會德豐(0020)地產新盤「Grand Montara」記者會和新鴻基地產(0016)新盤「御半山 II 期」的新聞發布會,均宣布改期。就連港交所原定今日舉行的上市周年誌慶酒會,亦已延期。

不過綜合專家意見,若這一輪的示威的衡突程度跟2014年的「雨傘運動」一樣大同小異,相信對香港經濟影響十分微。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料,金鐘的示威衝突對經濟影響輕微,除非示威抗議升級成大罷工,才會對香港經濟有較大的影響。他補充,數年前的雨傘運動影響了3個地區的交通,且影響了較長時間,但事後審視相關數字,雨傘運動對香港經濟影響都是很少。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徐家健也同意示威抗議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不會好大。不過他指,昨天高銀金融(0530)決議暫停泵水購啟德商業地王,料其他大投資都會希望等一等,觀察市民、北京、香港政府有甚麼反應,現時市況不易解讀。莊太量認為相較雨傘運動有黃藍的社會分化,這次反對的聲音更大,擔心若政府不回應訴求,事件會發展至嚴重過雨傘運動。他指,根據上次的經驗,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備受國際關注,或會影響短期旅客來港的意欲,對未來一兩個月的旅遊和零售業帶來一定壓力,但認為不會動搖到香港經濟的根基,只會有短期影響。

專家稱,若示威衡突程度跟「雨傘運動」大同小異,相信對香港經濟影響輕微,但擔心若政府不回應訴求,狀況會日趨嚴重。(01製圖)

《逃犯條例》修訂 或影響外資信心

除了示威帶來的直接影響外,部份人也擔心一旦《逃犯條例》通過修訂,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行政長官將難以拒絕有關內地提出的移交要求,令香港法治和內地法治的界線變得模糊,有損香港專業獨立的法治形象。更會令國際社會對香港失去信心,擔心派遣至香港的人員和資金安全,甚至會考慮撤資。

對此專家有較大分歧,科大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相信,逃犯條例的修訂主要是想針對在國內進行重大違法商業行動和殺人等嚴重罪行的犯人,所以規定只有最高刑罰監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才可移交。他強調,內地不會輕易要求引渡,所以相信逃犯條例的修訂,長遠對外資信心沒有甚麼影響。莊太量不認為逃犯條例修訂後會令外企撤資,因為中國開放金融業本身都吸引了不少外資,而香港始終較內地有保障。另外條例主要是針對個人行為,而非企業,相信個別富豪或會撤走,但企業因此撤走的機會不大,且撤資都會是一次性,並無長遠影響。

經濟學家關焯照則表示,修例嚴重影響外資信心,擔心令香港一國兩制情況有變。他強調,過往外資一直是對香港法制有信心,但對內地法制不信任,所以才會在可以進入中國之餘,繼續投資在香港,資金兩面放就是想「play safe」(為安全起見)。他形容,一旦修例,會令外資撤離香港,改往新加坡。徐家健也認為逃犯條例的修訂對外資信心會有直接影響,若令國際社會擔心人身和資金安全問題,或會出現資金撤出香港的情況。

關焯照認為,修例會影響外資信心,令國際社會擔心香港一國兩制情況有變,使外資撤離香港。(資料圖片)

取消《美港政策法》 或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另外,也有人擔心美國若取消廢除《美港政策法》,或會對香港經濟帶來重大影響。該法於1992年訂立,支持本港於「一國兩制」下,成為一個有別於中國的「非主權實體」,將香港視為政治、經濟、貿易政策方面,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地區。

《美港政策法》的存廢早於去年底已備受關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去年發表報告批評北京的壓制和干預令香港受逐漸失去獨特地位。雖然至今年3月22日美國國務院報告確認維持香港獨立關稅地位,指香港仍維持足夠自治程度。但是至近日具爭議的《逃犯條例》修訂令情況再急轉直下,上月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逃犯條例》修訂違反《美港政策法》當中的多項關鍵條文,令人擔心《逃犯條例》修訂一旦通過,會令美國取消《美港政策法》。

對此,大部份專家同意美國不將香港視作「獨立關稅區」的機會不大,但一旦實施恐怕會對港帶來多方面衝擊,影響香港「超級連繫人」的地位,甚至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被新加坡取代。

徐家健表示,自己從不覺得美國政府會一刀切推倒整個美港關係法,但有機會作出一定修改,甚至不排除會用作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他補充,美港關係法變動或在貿易、對港科技輸出等方面對港有一定影響,但因為本地生產貨品較少,即使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影響也不會太誇張。按統計處數據,2017年香港總出口貨品價值達38,758億港元,其中只有434億元為香港產品,只佔整體約1%。

袁偉基指,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影響的不只是實體貿易,也會衝擊服務貿易和專業服務。(樹仁大學)

​或損港「超級連繫人」地位

黎麟祥則認為,若美國真的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會打擊由內地經香港轉口到美國的貨品,影響會很大。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系主任袁偉基也認為,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影響的不只是實體貿易,更重要的是對服務貿易的影響,現時香港很多金融服務都跟貿易有關,若香港喪失了貿易上的影響力,外資或會乾脆改用其他地方的專業服務,不一定要來香港。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同樣擔心這會打擊香港金融業和間接打擊內地經濟。因為香港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內地企業「走出去」、貿易投資等很多都經過香港進行,認為這長遠對港「超級連繫人」地位有很大影響。

關焯照認為,最大影響不在個別條文,而是信心問題,即美國不再覺得香港是國際城市,除美資公司受影響外, 其他地方的資金亦有機會跟隨遷移至其他地方。他補充,現時銀行很多外匯結算已是在新加坡進行,外資要轉移至當地十分輕易,料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恐會「雙手送咗畀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