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 人民幣不會大跌的三個原因
中美貿易戰談判遲遲未取得成果,美國先後宣布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和接連出招封殺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令人民幣再度受壓,人民幣一度逼近7算大關。
市場對人民幣後市意見分歧。法興銀行稱,中央有足夠工具和經驗來掌控匯率,認為只有中央想「破7」時,人民幣才有機會跌穿7算。美銀美林則認為,在6月底G20峰會舉行前,中國會繼續保持人民幣低於7算,惟最終若中美貿易談判失敗,人民幣將貶至7.13,以實施刺激經濟和貨幣寬鬆措施。星展研究部更有「驚嚇」預測,料若貿易戰全面爆發,人民幣有機會貶值至接近8算,即港元幣值會再度超越人民幣。
「口頭干預」中止跌勢
有別於世界其他貨幣,中央對人民幣有強大的管控能力,中央的立場很大程度會左右人民幣未來的走勢。對於人民幣近期的貶值,中央官員也密集「喊話」,強調市場狀況是平穩的,沒有、也不允許出事。
分析指,中國財金官員的密集表態,清晰地反映了中央決心控制資本外流,確保人民幣匯率平穩的決心,料人民幣兌美元在今年上半年破「7」的機會不大。彭博社報道,綜合市場觀察,國際投資者仍頗為忌憚中國央行出手干預,令人民幣匯價維持相對穩定。事實上,中央僅僅動用「口頭干預」和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多日守住6.9的信號,助人民幣匯市穩定下來,人民幣在岸價收復6.9,離岸價升回6.91。
中央不會開啟貶值戰
部分投資者相信,隨着中美貿易糾紛加劇,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浮現,中央將不得不將人民幣貶值視為貿易戰的武器之一。早於去年已有中央打算動用人民幣作為反擊措施的論調,彭博社便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高級官員正研究將人民幣貶值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對此,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強調,人民銀行並無主動引導人民幣貶值,有央行知情人士亦向傳媒表示,央行沒有主動實施的貶值策略。
中央不會打「貶值戰」有三大原因。首先,中美貿易糾紛的影響或被外界誇大,對中國經濟和出口的影響仍在可控範圍。中美關稅戰糾纏已久,過往每次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對華貨品徵收新的關稅,坊間都會興起一輪「中國經濟快不行了」的悲觀情緒,但事實是中國外貿雖受關稅戰衝擊,惟去年全年計,中國進出口量仍是穩中有升,其中進口按年增15.8%,出口按年增9.9%,外貿結構亦有所改善。
至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表現令人驚喜,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6.4%,高於市場預期的6.3%。上周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表的報告指,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無改變,外貿內生動力也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持續鞏固。可見,現時斷言打「貨幣貶值戰」還是早了點。
避免誤傷其他貿易伙伴
中央不會主動推低人民幣幣值以刺激出口的另一理由是,這個方法損人利己,極易牽一髮動全身,觸發區內新一輪新興國家貨幣貶值潮。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若透過貨幣貶值刺激出口,傷害的不只是美國,更是所有跟中國有重大貿易往來的國家。中國近年透過「一帶一路」等國策,不斷開拓跟更多國家的商貿往來,按最新數字,歐盟繼續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佔15.8%,其次是東盟(13.3%)、美國(11.6%)、日本(7.2%),「一帶一路」沿線國則合計佔28.6%。
中國持續拓展國際商貿的版圖,一來為中國公司開拓更多市場和商機,二來也令中國更不易受跟個別地區(例如美國)的貿易糾紛所影響。中美關稅戰開打後,受關稅壁壘的影響,今年首季中國對美國出口按年下降8.8%,但正因為中國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和「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普遍保持增長,令中國仍能有1.4%的出口增長而不至於出現出口倒退。在中國於國際商貿市場需要更多「朋友」而非「敵人」的關鍵時刻,中央自然不會冒得罪其他貿易伙伴的風險,隨便主動推低人民幣。
人民幣穩定有利「國際化」
中央不會任由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最後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人民幣國際化,即令人民幣成為兼具計價、結算和儲備功能的國際貨幣,是內地最重要的金融改革目標之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把握機會深化人民幣國際化,吸引更多國家和投資者採用人民幣作儲蓄和支付,更多大宗商品採用人民幣計價。人民幣國際化,除了靠中央積極推動外,也需要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需求配合。
對包括各國央行在內的國際投資者來說,要吸引他們持有更多人民幣,除了人民幣計價產品要夠多夠廣外,另一要素是確保人民幣購買力的穩定。試想像,如果人民幣大起大落,甚至如部分新興貨幣般一夜之間可以跌十個百分點,那麼又如何吸引國際投資者呢。所以,為打贏人民幣國際化這關鍵一役,中央是不會主動輕易推低人民幣匯率,或容許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的單向預期的。
上文節錄自《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中美貿易戰升溫 但人民幣不會大跌的三個原因》。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