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投行看好歐元區經濟 因中國經濟向好
歐元區經濟持續疲軟,歐央行下調經濟增速預期,但兩大投行卻在此時對這一地區的前景頗為看好。
綜合媒體3月18日報導,歐洲央行副總裁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18日表示,歐元區通脹和經濟增長今年繼續放緩,但未來將進一步反彈。「支撐因素繼續存在,將在中長期將通脹推升至今年的溫和水準之上,」 德金多斯在馬德里表示。他的講話基本上重複了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本月稍早的言論。
值得關注的是,2月中旬公佈的資料顯示,歐元區2018年第四季度GDP季環比修正值為0.2%,續創四年新低,但與預期和初值持平。全年來看,歐元區2018年GDP增長1.8%。分國家看,意大利四季度經濟萎縮程度加深,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而歐元區「火車頭」德國則在2018年第四季度勉強擺脫了經濟衰退。
近日,高盛經濟學家Jari Stehn團隊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有初步跡象表明,歐元區最糟糕的疲弱時期已經過去。在高盛看來,歐元區經濟增速近來穩定在1%的水準左右,但預計將在下半年加速至1.4%的水準,增長可能來自更為寬鬆的財政政策、更低的油價以及更為強勁的薪資增長。
摩根士丹利首席歐洲股票策略師Graham Secker同樣表示,歐元區在過去一年當中出現的許多特殊因素,如德國汽車業問題(德國車企為應對新的排放標準WLTP曾在2018年三季度短暫停產,導致產出下滑)等正在消退,法國消費者信心也有所回升。
此外,他還認為,市場當前的悲觀情緒有些過頭,歐洲市場看起來將會出現令人驚喜的上漲勢頭。從外部因素來看,Secker認為歐洲去年經濟放緩的原因在於中國。滯後3個月的中國新出口訂單的PMI指數和歐元區PMI指數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摩根士丹利預期中國經濟走高將暗示歐元區經濟在未來幾個月向好。
近期,內媒《經濟日報》就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未來走勢與改革前景等專訪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馬吉特介紹,經合組織在最新公佈的季度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在2019年放緩的速度將比預期更快,G20國家經濟增長也普遍弱於預期,這將對全球經濟中期增長的韌性與可持續性造成衝擊。馬吉特指出,在此情形下,中國憑藉其龐大的經濟體量、較高水準的穩定增長與對世界經濟的高貢獻率,將繼續在可預見的未來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據統計,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3.2%,佔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該數字約為四分之一;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9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會比原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