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鋁遭制裁事件 證跨國企業政治風險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俄鋁主席兼董事Jean-Pierre Thomas辭任後,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終撤銷對俄鋁的8個月制裁,將俄鋁及其最大股東En+ Group Plc自特別指定國民及受限制人士名單中剔除。受消息刺激,俄鋁股價全日升9.3%至3.26元。

對俄鋁制裁是於去年4月被美國提出,因俄羅斯干擾美國大選、介入烏克蘭和敍利亞等,決定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制裁對象包括38個俄羅斯個人、官員、公司和國企,當中包括俄鋁大股東歐柏嘉﹙Oleg Deripaska﹚,俄鋁亦因此受到牽連。

美國政府先後對多間外國公司發起制裁。(路透社)

股價曾大跌7成

受制裁影響,多家金融機構停止俄鋁股份的買賣交易,部分金融機構亦俄鋁的旗下公司或代表進行的付款程序加以限制。俄鋁曾發公告表示,這會嚴重阻礙其金屬生產及銷售,對集團的業務及前景構成重大不利影響,能夠按商業上合理的條款取得融資的機會將非常有限。俄羅斯媒體更曾引述俄鋁提交給政府的數字稱,該公司去年預計,事件會令當年產量大跌30%至70%。

事件對俄鋁的打擊亦反映在股價上,俄鋁股價由制裁前的4.64元,一度插近7成至1.4元。即使制裁結束,股價回升至最新的3.26元,離制裁前還是有近3成差距,可想而知制裁對俄鋁的打擊多麼大。

俄鋁被制裁事件終告一段落,但近年不少中國企業(例如中興、華為等)都先後被美國「放上枱面」,雖然背景各有不同,但某程度上可見美國較以往更傾向針對他國公司發起「攻擊」,可能是借此圖逼令中俄等國「就範」,以取得更大利益。跨國企業的政治風險正在增加,未來更多的事件可能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