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放水】李克強定調 財政貨幣政策齊放鬆 緩解經濟下行擔憂
中美貿易戰開打,加上中國去槓桿,在「內憂外患」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為中國兩大經濟政策定調,指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路透引述分析人士解讀,會議確認下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方向,有助於緩解對經濟下行的擔憂,基建增速有望谷底反彈,但有別於過去的「大水喉」。此次政策微調並不會走過去地產泡沫舊路,基建也不會大幅增加,但通過減稅鼓勵研發創新,幫助中國企業應對這場貿易戰。
大幅減稅助企業
財政政策主要手段是政府通過調節徵稅、財政支出等措施。國務院公布,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當中聚焦減稅降費,在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
國務院又宣布,對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未來或現更多定向降准
另外,貨幣政策即是央行利用調節利率、定向降準等措施,調節市場上貨幣供應。國務院公布,由早前的「穩中偏緊」,改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要注意的是,國務院宣布由「偏緊」改為「鬆緊適度」,意味中央或會加大放水力度,出台更多定向降准措施!
國務院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措施。事實上,雖然人行較早之前再次降準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而上周五人行亦宣布以中期借貸便利(MLF)形式,鼓勵內銀購買入產業類信用債投資,造成債市有所反彈。
21世紀經濟報道,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解讀,上半年執行的財政及經濟政策偏緊,下半年可以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通過減少MLF操作力度加以對沖,減少MLF等工具對利率的影響。
貨幣政策太鬆太緊都會令經濟結構受損
除此之外,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認同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他接受內地傳媒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必要對貸款創造貨幣的管道適當調整,來抵消銀行影子收縮的效果,但貨幣政策又不能太緊,太緊會導致經濟過快下行,以及可能出現新的金融風險。他相信,太緊或太鬆都會導致經濟結構過去的問題再度出現。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對《新京報》指出,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未來能否互相配合,成實體經濟成長速度的關鍵之一。他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存在協調性不夠,甚至互相冲突、抵消。皆因兩大政策由不同部門主導,各個部門的關注點不同,例如財政部門主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財政收入是否可持續增長。而貨幣政策則更加注重防範金融風險。
因此,未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首要的是在導向上明確配合,要從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出發,發揮政策各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