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拆解美元霸權地位 勢成中美角力終極暗戰
中美貿易戰火正式燃起,美國於東岸時間周五(6日)凌晨零時01分,即香港時間今日中午12時01分開始對340億美元(約2,652億港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加徵25%關稅;中國同時以同等規模向美國還擊。
這場貿戰如何上演下去,有待觀察,但同時亦把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當下國際秩序仍依賴「美元體系」,盡露人前。隨着中國經濟崛起,金融大門漸開,人民幣愈趨國際化,無可避免將會衝擊美元霸權的地位,這勢成為雙方未來終極的戰場。
美元霸主地位呈三大方面
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的清算、交易及儲備貨幣,究竟有多「惡」?中國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撰文指出三點。首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中國、日本、德等「貿易國家」一邊廂向美國出口賺取美元,另一邊廂卻要將當中大部分借給美國,形成所謂的「商品美元還流機制」。事關,如果這些「貿易國家」不這樣做,美國要依賴自己滿足基礎貨幣發行的話,便要印鈔,大有可能引發美元貶值。美元失勢,全球目前都不會好受,一來其貿易國本身擁有的美元儲備將縮水;二來美元貶值意味著貿易國本幣升值,不利出口。
另外,自石油交易的美元計價機制形成後,全球大部分合約,如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各國「買貨」必須擁有美元,這亦是美元即使與黃金脫鈎後,仍可保持着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目前,美元佔全球儲備貨幣的60%以上,而作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的歐元,所佔份額僅略高於20%,排行第三的日圓更只有4.9%,顯然難以撼動美元地位。
最後,除了儲備外,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又指出,美國對外債務是以本幣計價,該國80%以上的對外債務是以自己可以印刷的美元計價。換言之,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講,針對自己的對外負債,美國可以通過印刷美元解決。
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債總規模達到1.1819萬億美元,仍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國。但「債主」的話語權不比「債仔」高。近日,外界有聲音指中美貿易戰,中國可借沽售美債還擊,但試想如果只拋售一部分,那麼手中持有剩餘部分國債的市場價值便會顯著縮水,導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下降。
「去美元化」運動掘起
美元成為全球主要的通用貨幣,美國因而享有經濟上龐大的利益。不過,「美元體系」的問題,已有不少人提出。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月前已指出,中美貿易逆差未來幾年仍會繼續擴大,但真正的原因不在中國。羅奇認為,美國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貿易赤字,反映的問題是美國沒有足夠儲蓄這一事實,由於美國沒有足夠儲蓄,卻仍希望消費增長,因而要從國外進口剩餘儲蓄,「用龐大的國際收支和貿易赤字來吸引外國資金。」
近年,已有零聲「去美元化」的運動。例如委內瑞拉宣布停止使用美元作為貿易結算工具,其後俄羅斯亦批准立法,將在2018年之前,使盧布成為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另一邊廂,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從未放慢,今年3月以人民幣為計價基礎的原油期貨合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掛牌,今上交所成為全球第三個掛牌石油期貨商品的交易所。
雖然現在說中國可挑戰石油美元地位仍言之尚早,但「石油人民幣」苗頭已起,成為人民幣國際化一大里程碑,其如何奪取美元的話語權,勢成為中美角力的終極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