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考慮棄用美元 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香港也將受惠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國際社會四處「點火」,以貿易制裁和貿易戰,成功迫令其他國家走上談判桌。美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步步進逼,已令其他經濟體有所反彈,包括考慮採用其他貨幣取代美元進行國際商貿交易等。一場詭異的地緣經濟格局變化正在發生,而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提速。看似與香港無關的格局變化,實則潛藏着重要機遇。
特朗普上台後,於國際政治舞台屢有驚人之舉,先後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巴黎協定」和「伊朗核協議」,又率先透過加徵鋼鋁關稅和對華挑起貿易戰等迫令貿易夥伴就範,而一眾貿易夥伴亦作出讓步。
先不論各國的「讓步」是否真的對美國經濟有實際影響,特朗普這種有違國際社會常規的「進擊」,已得罪了不少經貿夥伴。例如傳統的美國盟友日本已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日本對美國徵收鋼鋁重稅保留行使「再平衡措施」的權利,早前日本傳媒表示,日本的反擊措施包括考慮對價值約4.09億美元的美國出口品課稅,與美國關稅徵收額度相當。
另一美國盟友歐盟也高調反擊美國,歐盟三大經濟體德、法、英都同意,若美國向歐盟鋼鋁徵收關稅,歐盟將會做好準備,捍衛自己的利益。
貨幣市場「小革命」
各國除了在貿易上準備關稅措施反擊外,貨幣市場也出現「小革命」,紛紛指向美元的霸權地位。據外媒報道,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三大石油生產國的伊朗正與歐盟商討如何繼續核協議,後續協議的內容之一便是歐盟要加大於伊朗的石油購買量,並改以歐元作交易貨幣。
同樣情況也在另一主要產油國俄羅斯發生,俄羅斯財政部長西拉諾夫(Anton Siluanov)上周五(25日)據報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歐盟反對美國對俄制裁,俄羅斯可能拋棄美元,而選擇歐元作國際貿易結算。
石油作為現時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普遍以美元計價,是維持美元霸權的其中一大因素。不過,近年隨着愈來愈多主要石油出口國和石油入口國開始抵制美元,考慮改以其他貨幣交易石油,情況長此下去絕對會對美元現時的地位構成威脅。
有利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多項基建和因素陸續預備好,且美國又在國際社會大點「火頭」,變相迫使其他國家離棄美元,美元地位逐漸下降的趨勢已經出現。而中國正把握機會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國家和投資者採用人民幣作儲蓄和支付,更多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採用人民幣計價,若再加上愈來愈多的金融機構改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而非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來結算,美元地位將顯著下跌,勢必會令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出現大變。
國際金融大變局,香港如何把握機會?首先,中央已經將香港定位為世界人民幣離岸中心,並全力支持香港的發展,可以想像,未來國際化再加速,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更為鞏固。過去十年,香港已推出愈來愈多的人民幣產品,包括人民幣債券、人民幣REIT、人民幣基金、人民幣計價紙黃金計劃、內地互認基金、RQFII 基金等,香港正一步步向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角色邁進。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空間大
據SWIFT數字,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份額由2012年初的0.25%提升至2018年初的1.66%,排名大升14位,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的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上升勢頭雖看似不錯,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現時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份額,未能完全反映出中國的影響力。
有分析指,如果人民幣於國際貿易的佔比能增加至8%,將會形成萬億元級別規模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對香港金融產業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香港早於2004年已開展人民幣業務,亦有一國兩制等巨大優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擁有龐大人民幣資金池,現時全球約七成人民幣支付交易經香港處理。
隨着中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美元地位下降和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作為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絕對有不少機遇,理應大大受益。問題只在於香港是否準備好捕捉這些機遇,包括推出更多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加強跨境人民幣的計價功能等,在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社會上的使用之餘,亦可從中獲得重大的經濟利益。人民幣現時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份額,未完全反映出中國影響力,隨着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情況將會改變。
上文節錄自第11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28日)《國際經貿格局大洗牌 非與香港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