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WC看未來手機攝影 像素躍升208倍:11萬到2300萬
自從第一台配備拍攝鏡頭的手機Kyocera Visual Phone VP-210在1999年面世以來,流動拍攝技術原來已經經歷接近17年的發展。由最初的定焦、11萬像素鏡頭,發展到今時今日1吋感光元件、鐳射對焦、2300萬像素鏡頭等規格,流動拍攝早已經取代入門級的DC相機,成為大部分用戶日常snapshot的工具。今年的Mobile World Congress 2016(MWC2016),流動拍攝技術更加步進了一個新領域,相信將會是與傳統拍攝技術正式分途發展的一年。
大感光元件
礙於機身大小的限制,以往流動拍攝在質素上始終未能與傳統的相機相提並論。除了因為機身大小影響到感光元件大小、鏡片數量的組合,以致鏡頭大小限制光線攝取之外,手機比相機需要更加多的位置去放置處理器、天線、揚聲器等元件,成為流動拍攝最初遠不及傳統相機的原因。不過,除了近年各種微型化技術的進步,高階手機的感光元件大部分已經達1/2.3吋水平,上年度更出現配備1吋感光元件的Panasonic Lumix CM1手機,在今年以移除電話功能但保留網絡連線,變身CM10在CP+相機展再度登場,標誌著流動拍攝在質素上已經追平傳統相機。
大像素大光圈
除了更大的感光元件之外,由HTC One M7帶起,使用每枚像素更大的大像素元件,在低光情況下攝取更多光線,亦漸漸成為流動拍攝的主流。好像剛發布的Galaxy S7系列,就用上了每枚1.4微米大小像素的感光元件。S7更用上了與Canon高階單反相機相同的Dual Pixel技術,每個像素均內建兩個獨立的感光二極體,大幅提升在低光環境的對焦速度。再加上近年手機一般使用更大光圈的鏡頭,好像S7就達到f/1.7的光圈值,令低光環境下流動拍攝的效果愈來愈出色。
雙鏡頭將成主流?
今年MWC的全球移動展最佳新產品LG G5配備獨特的雙鏡頭設計,能夠以一枚正常的1600萬像素鏡頭配合800萬像素的135度廣角鏡頭一同使用,大幅提供拍攝質素。其實手機雙鏡頭並非新鮮事,早在昔日的3D拍攝手機上已經出現。
不過,雙鏡頭功能卻一直在演進中;好像Apple早前就收購了發展雙鏡頭技術的公司LinX,傳聞將在iPhone 7引入有關技術,令相機可以具備變焦效果。另外同樣在開發雙鏡頭的公司Corephotonics,則積極與Qualcomm合作,現時已經掌握利用不同焦距的雙鏡頭拍攝,做出無縫的光學變焦效果,相信將會為未來的Snapdragon處理器加入有關功能。
Corephotonics以雙鏡頭作變焦之用,展示出遠超數碼變焦的質素。
VR拍攝新潮流
雖然不少外國媒體形容今年為「VR元年」,而且包括Samsung、LG等廠商都特別為自己旗下的產品推出可以拍攝360度影片的鏡頭及頭戴式VR播放裝置,不過相信VR要正式普及化,尚要三至四年的時間。以Samsung的Galaxy系列為例,雖然Gear VR的定價$888不算太過份,但要配合最基本S6以上規格手機使用,已經要四千多港元,再加上拍攝360度影片的Gear 360,以同類產品估計的話需要大約三千多港元,相信這樣的價錢並非太多朋友願意支付在一種暫時尚未正式成熟的技術上面。
從MWC及CP+兩大展覽可以見到,流動拍攝及傳統拍攝在技術發展上開始有分途出發的現象,例如除了Nikon及Ricoh之外,其他主要相機品牌都未轉戰VR市場的意圖;而流傳拍攝在應用上,將會比傳統拍攝更注重利用軟硬件作後製。可見的未來,兩大拍攝流派將會向著不同方向發展的同時,可望在新技術上能夠做到互相影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