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東亞綠色藝術節」回歸自然 學習與環境共融 欣賞香港之美

「東亞綠色藝術節」回歸自然 學習與環境共融 欣賞香港之美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隨着人類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為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並與自然和諧相處,成了我們重要的課題。當停下腳步「回歸自然」,才發現大自然的可貴。東亞行行一直致力提倡可持續發展,今年聯同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於7月4至9日舉辦第二屆「東亞綠色藝術節」,邀請本地藝術家、東亞行行義工及一眾同學們參與製作藝術作品,鼓勵大眾反思人類與大自然應如何共融。

東亞行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先生(左三)、聯席行政總裁暨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主席李民斌先生(右三)及一眾主禮嘉賓
東亞行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先生(左三)、聯席行政總裁暨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主席李民斌先生(右三)及一眾主禮嘉賓

一系列「回歸自然」活動 以大自然為教室

「東亞綠色藝術節」始於2022年,由東亞行行慈善基金贊助、東亞行行聯同香港青年藝術協會舉辦,今年以「回歸自然」為主題,邀來不同單位合作,打造一系列免費活動,包括合唱團演出、劇場表演、創意藝術工作坊、藝術裝置展覽等。

當中精彩節目有由音樂家洪樂曦帶領東亞行行義工、社群合唱團及青年歌手所組成《地球樂聲》合唱團作演出,以及原創短劇《野外自然指南》,4位香港青年藝術協會的年輕演員,以生動有趣的劇場演出與觀眾探索大自然,提醒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精彩非常。

而5個工作坊:「竹編自然」、「天然顏料植物彩繪」、「香港留鳥掛飾」、「迷你乾花環」及「聽奏大自然─探索天然樂器」,藝術家帶參加者以天然的材料製成創意手作、用大自然聲系樂器即興創作音樂會,以另一種形式欣賞大自然之美之餘,過程亦充滿樂趣。

《地球樂聲》合唱團以和諧的旋律帶觀眾踏上一段奇妙又充滿啟發的音樂旅程。
原創短劇《野外自然指南》 演員帶領觀眾尋找內心屬於大自然的部分,探索自然世界的奧妙。

藝術裝置展覽 展現大自然之美

活動另一大亮點,就必定是8組由不同範疇的本地藝術家,以自然為主題製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分別有木雕藝術家羅芷韻及陳子駿,以水牛及牛背鷺為靈感創作木雕塑《仨生自然》;葉天申聯同東亞行行義工們,以回收植物為素材創作《植物移印:節氣》布藝作品;林嘉裕的竹編藝品《竹杖芒鞋》,取材自蘇軾名詞;姜立如與中學生進行戶外觀鳥活動後所創作的《鷺鳥彩繪》。

其他作品有來自葉曉文的3幅《香港原生植物》,將紫紋兜蘭、四照花及桔梗的美態以畫作完美展現出來;黃敏蕊與中學共同製作的《香港原生花卉》,採用雞蛋盒及紙材立體呈現洋紫荊、吊鐘花及紫玉盤,將廢物循環再用。另外,有帶領觀眾走進大自然世界的舞蹈錄影作品《與自然對話》,及「地景藝術體驗日」精彩花絮等,都鼓勵大眾反思生態平衡對人類未來的重要性,教育下一代愛護自然。

部分藝術創作正於觀塘創紀之城5期的東亞行行中心2樓展出至7月28日。大家記得把握機會,到場打卡留影!藝術品其後將移師至中環東亞行行大廈及總行等地點繼續展出,更多詳情留意東亞行行 Facebook 專頁

布藝作品《植物移印:節氣》以24節氣中的農耕8節為靈感,由植物移印藝術家葉天申帶領30位東亞行行義工創作,將大自然的原生美態移印並保留在布料上。
《鷺鳥彩繪》藝術家:姜立如 參與學校: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仨生自然》藝術家:羅芷韻、陳子駿 參與學校:聖母書院
《地景藝術體驗日》由5位藝術家曹涵凱、鮑卓薇、姜立如、黃敏蕊及中島美智子聯同超過共60多位東亞行行義工及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的青少年攜手創作。
《竹杖芒鞋》藝術家:林嘉裕
《香港原生植物》藝術家:葉曉文
《香港原生花卉》 藝術家:黃敏蕊 參與學校: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