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山紥營】石屋群近90年歷史 集體爬上屋頂恐倒塌

撰文:吳志茵
出版:更新:
雖然行山及露營組織已多次提醒,但仍有不少遊人爬上大東山石屋的屋頂。(「香港日出同行」群組)

說起大東山,除了想起近年火紅的芒草,一眾攝影愛好者又怎會放過大東山的另一景點:石屋群。身處於芒草堆,以石屋群作背景拍照作profile pic是指定動作,相信曾到此地的人也倣效過,但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由來,同樣值得大家細心了解。

 

散落於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石屋群,為數約二十間,俗稱「爛頭營」。早於1923年,一些外藉傳教士想到當時英屬殖民地香港,尋找適合的山頂營地位置,以供每逢夏天來港,築起臨時營舍,作渡假及退修之用,但其實當時選址首選並非大東山。這群外藉傳教士先來到大帽山,以木材簡單架構了臨時棚舍,可惜當年正受到颱風吹襲,簡陋的棚舍最終敵不過強風而告吹。汲取教訓,他們捨棄臨時營舍的構想,轉為以石材興建營舍,抵擋香港夏季出現的颱風。翌年夏天,他們來到了大東山,於現址築起了第一間石屋,隨後石屋陸續築起,形成現在的石屋群,至1926年夏天接近完工。

 

初期建造的營舍面積只有18平方尺,內有3間房,床是摺疊式的。後來營舍不斷改進,令空間更大足夠容納更多人,更設有床鋪、水箱及接駁喉管引水。營舍擁有近90年歷史,據說於二戰期間曾作為情報中心。現時所見的營舍,都是戰後修建的。

石屋業權複雜

 

「爛頭」名字,是從大嶼山英文「Lantau」而來,但若然你到過石屋群,你會看到18號屋的外牆寫上「香港浸信會聯會營地」。有大東山的行山義工向《香港01》表示,隨著時日,外藉傳教士皆年老回鄉,石屋現時沒有固定住戶,業權亦頗為複雜。浸信會早年曾借出石屋供教友作退修營地之用,又有環保團體及登山義工租用,可惜現在因為業權問題而停止借用。該名義工亦表示,現時雖然有熱心登山人士定期為石屋作簡單修葺,但石屋始終歷史悠久,早期使用的建築物料參差,部分石屋更於下雨時出現滲水情況,集體爬上屋頂的行為更隨時令石屋不勝負荷,出現倒塌危機。此外,由於石屋屬私人物業,本不該擅自闖入。奉勸各位登山人士不要因一時興奮而令石屋留下纍纍傷痕,守護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令石屋群得以保存。

 

儘管你不介意於大東山上露營,但根據第 208A 章《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 第 11(3)條,任何人不得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露營或建立帳幕或臨時遮蔽處,除非是獲批許可證的人仕或在指定露營地點內。 而大東山及二東山範圍均不屬漁護署所指定的露營地點,所以不能夠在此露營。

 

部分資料來源:綠洲 Oasistr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