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紅十字會關懷青少年情緒 為青少年工作者展「心程」培訓計畫
青少年閙情緒、發脾氣等行為,不少家長及導師都有機會將其視為青春期正常的情緒躁動,然而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暨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依勵博士(Eliza)表示很多不同的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症及焦慮症等,開始出現的年紀正正是青少年階段。加上疫情下,不少年青人停課,少與朋友、老師相處,減壓的活動亦減少,或有較大機會出現情緒問題。有見及此,香港紅十字會在葉氏家族慈善基金贊助下,推出了「心程」青少年工作者培訓計劃。由臨床心理學家為超過一千位的青少年工作者進行三小時的培訓,以提升參加者對於支援及照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意識及能力,令更多青少年在情緒健康上得到支援。參加培訓的青少年工作者,當中有一半以上是從事青少年社福服務的人員和義工,亦有近兩成是教育工作者,相信培訓成果將能惠及廣大青少年。有份設計計劃的Eliza及已完成培訓的非牟利慈善團體「希望種子籃球亞洲」創辦人梁國成老師一同跟大家分享培訓計劃的內容。
攝影:黃寶瑩
互動遊戲、短片和活動組教材 幫助青少年了解自我情緒
要令青少年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不安焦慮等情緒問題,除了第一步要令他們對青少年工作者有足夠信心外,更要與青少年有一套共同「語言」,引起他們的興趣亦相當重要。所以,「心程」青少年工作者培訓計劃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了一套由互動遊戲、短片和活動組成的教材,以方便與年輕人溝通。Eliza指:「教材可於網上使用,正好配合現在疫情停課的需要。有別於過往很多的教材都是由心理學家作主導及設計,今次「心程」的教材內容就找來曾到香港紅十字會的青年實習生一起參與構思內容的模式,例如找攝製團隊拍攝YouTube片、於Instagram開設帳戶等,都是源自他們的想法。」其中教材套中的線上互動遊戲「心藏病」就運用Instagram,透過展開宅男打動女神芳心的角色扮演故事,令青少年了解抑鬱症的病徵、成因、懷疑自己及朋友患上抑鬱症應如何處理,和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劇情有趣及生活化,令青少年容易投入,亦有興趣去了解更多情緒健康的內容。嶄新的教材設計受到青少年工作者的正面回應,逾八成回覆表示「心程」教材的形式,能引起青少年談論情緒健康話題的興趣。
了解行為背後的情緒 學習認識情緒、自我照顧
「心程」青少年工作者培訓計劃的課程內容,除了提供互動教材套外,其中重要的課題還包括讓青少年學習認識情緒、自我照顧及適時尋求協助。Eliza指:「好多時候大家談及情緒,只懂得形容為『不開心』,這個字眼有些片面。然而,如果可以清楚用不同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有足夠的覺察,令其他人可以了解你,其實亦很重要。所以在培訓中,會包含讓青少年學習了解自己感受的部份。例如,在學校那些表現出愛騷擾別人的同學,其實可能是他在處理情緒上用錯了方法。當中可能包含了許多複雜和細緻的感受,有待自己及別人了解。」梁國成老師亦指,完成培訓計劃後對自己的情緒認識亦很有幫助,面對不同的學生亦多了一份同理心去了解他們的處境。他指:「作為老師或義工,一直因為難以開口,在面對青少年、學生時可能比較少主動去討論他們的情緒健康問題。因為我們往往待事情發生了後,才發現到他們面對的各種問題。過往經常著眼於他們的行為問題,但培訓後就知道行為背後可能源於不同的情緒,所以這個培訓課程真的很有用。好像最近球隊中就有一位成員經常缺席練習,我嘗試了解他背後的原因。原來他是被學業問題困擾,導致不開心,終日留在家中。最後經過對話,讓他釋放內心的感受,成功協助他找到學業問題的解決方向。所以我好鼓勵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及青少年工作者參與『心程』的培訓計劃,幫助更多青少年解決不同的情緒問題。」梁老師的經驗,正正與大部份參與培訓的青少年工作者相似。近八成五的回覆表示,參與培訓後,他們更有信心和青少年談論情緒健康的話題。
「心程」青少年工作者培訓計劃
https://www.redcross.org.hk/tc/PSS/journeytgt.html
查詢:
香港紅十字會
心理支援服務
電話:2514 2257
電郵:psp@redcross.org.hk
(資片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