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露營教學】好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露營背囊收納攻略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各種野外活動中,露營可算是最「老少咸宜」的一種,其難度屬「挑戰級」還是「休閒級」?中間變化的寬度很大,很多時都與目標與地點有直接關係,程度高低悉隨尊便之下,基本上全年齡的山系愛好者都可以輕鬆參與,享受大自然的風光;而且大部分情況之下,露營更講求野外生活技巧,有時候甚至比體能更重要,因此準備功夫亦成為這種野外活動重要環節。
如何將幾十公升的物資有系統收納?《實用露營教學》第一回邀請到資深山藝教練吳銨洋(Ken)分享「執背囊」的心得。

收納露營背囊時可根據「衣、食、住、行、急、雜」的原則將所有物資分類。(潘思穎攝)
編定清單除了確保帶齊物資外,也可作為檢討什麼是自己的「必須裝備」。(資料圖片)

攻略1     編定物資清單

或許在每次露營之前,先要釐定一張物資清單總是多數人都會忽略的環節;除非閣下家居面積容許將所有物資鋪滿一地再慢慢收納,否則每次露營的地點和目標都不同,當遺漏物資的意外在野外出現時便恨錯難返;事實上物資清單亦有一個重要功用,就是用以在每次露營後檢討物資的使用率,如果發現自己每次都帶同了多餘的物資,純粹提高重量的話,那下次便可留意,問清楚自己「這是否必須帶備的東西了」。

 

攻略2     物資分類收納

露營中最怕就是物資大亂分類不清,尤其在缺乏光源的地方,面對緊急情況卻又找不到相配資源的話,絕對是自尋煩惱;因此露營友最好根據「衣、食、住、行、急、雜」的原則將所有物質分類,例如屬「雜項」的繩子、太陽油、燈、或者「急項」的膠布、繃帶、敷料和維修用品等,不妨預先分類存放,並在收納時放在相近位置。

收納露營背囊時要記得「上重下輕」的原則。(潘思穎攝)
當重量在背囊上層時,重量能夠壓在人的臂膀上,更緊貼背部方便行動。(潘思穎攝)

攻略3     記住「上重下輕」的原則

很多人都以為露營背囊就必須將重心放在底層,讓背囊「站得穩」,其實這觀念「大錯特錯」!因為從人體的結構來說,臂膀是可以用來承擔重量的,重量在背囊底層的話,引力反而會將人後拉扯;相反,當重量在背囊上層,重量則能夠壓在人的臂膀上,同時更緊貼背部,避免了遠足時背囊不斷移位的麻煩。

現今新型號的露營背囊大多在下方設「U形」拉鍊位,遇上緊急情況可將底部物資取出。(潘思穎攝)
營幕連同營釘、營柱等從收納袋取出並重新摺疊,可進一步節省空間。(潘思穎攝)

攻略4     非緊急用品先放  營幕建議重新摺疊

背囊的底部先放地蓆、睡袋、保暖衣物等非經常使用的物品;然後再鋪上營幕、天幕等等。事實上現今新型號的露營背囊大多在下方設「U形」拉鍊位,真正遇上緊急情況的話,依然可以將底部物資取出;還有一點值得留意,就是營幕本身構造的問題,用本身附設的收納袋裝成「圓柱型」的話,是非常浪費空間的行為,因此Ken Sir建議將營幕連同營釘、營柱等從收納袋取出,重新摺疊成適合背囊的形狀,營柱則垂直放在背囊內的角落,以節省空間;再之後便放入爐具和燃氣等物資,以保持「上重下輕」的原則。

攻略5     食物要保鮮   一定要放在表層

除非甘心食用罐頭等加工食品,否則煮食環節總是不少人享受露營的一大樂趣,然而當走到野外的時候,新鮮食材的保質更難,更加要注意保存位置,放於背囊最頂層,以免食材被壓,加速變壞的時間;同時間,收拾背囊到內層的頂部外圍,亦可以放入一張「求生毯」,加固外層以保護食材之餘,背囊外表亦會更平整美觀。

爐具、食水和燃氣等較重的非常用物資放在中層,以保持「上重下輕」的原則。(潘思穎攝)
外圍盡量保持簡潔,頂端的背囊冚格層可放緊急食糧、地圖、指南針等常用或者易碎的物品。(潘思穎攝)

攻略6     外圍盡量簡潔       不要勾住外物

收妥背囊內層後,便輪到外層,通常都以「最少」為原則,以免東歪西倒地勾住山林間的植物和石塊。Ken Sir建議背囊兩側的網袋可放「行山杖」和膠地布,以應付較遠的路徑,甚至連水樽都不建議,最好以附吸管的行山水袋代替,以減少路途中需移動或脫下背囊的機會;至於最頂端的背囊冚格層則可放緊急食糧、地圖、指南針、萬用刀等常用或者易碎的物品。

 

(潘思穎攝)

吳銨洋

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資深二級山藝教練

擁有15年全職戶外教練經驗,現職登毅戶外培訓總監,提供戶外技術課程,包括山藝、運動攀登、攀岩、沿繩下降、獨木舟等等。

http://www.facebook.com/sa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