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優質刺激」助建立成長基礎 基層幼兒不輸起跑線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從醫學角度,0至5歲是腦部發展最急速的時期,亦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時機。根據教育局於2017年編定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若能於此階段為幼兒提供生活化、重視感官探索和富趣味的學習經歷,讓他們以第一身掌握生活經驗和知識,將有利於他們發展成為一個愉快、有健康體魄、持守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喜愛探索求知、善於溝通、樂於與別人交往、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這些「優質刺激」正正就是幼兒發展的一大關鍵。然而,基層家庭一般資源較少,欠缺教養及學習機會的環境有機會令幼兒發展不全面,局限於智力、語言和學業上的發展,忽略社交、情緒等需要。幼兒將來的能力發展如何,早期教育環境佔很重要的一環。
攝影:黃舒慧

家長需要因應幼兒不同階段成長所需及步伐去為他們提供優質刺激,即日常生活經驗、與家長和老師的互動、多元感官刺激、語言輸入等,幫助他們發展情緒、學習與社交能力。家庭教育於幼兒成長扮演着關鍵的角色,但一般基層家庭的家長需要長時間工作,教養觀念與親子溝通技巧一般較薄弱,加上居住環境較差,欠缺社區支援,大大局限了幼兒成長,長遠更會影響幼兒的個人發展與未來規劃,較大機會衍生跨代貧窮的問題。

以鼓勵代替責罵改善親子關係 培養幼兒抗逆力

芷卉媽媽學懂以鼓勵代替責罵的溝通技巧後,母女關係更密切。

父母除了需要回應幼兒的生理基本需要,亦不能忽視他們幼兒時的生活經驗,否則有機會對他們將來的各項能力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芷卉一家居住於深水埗,她的父母對於教育女兒的方式仍停留於較傳統、權威的模式。芷卉爸爸坦言,媽媽以往較容易因情緒暴躁而脫口而出,說了些具傷害性的說話,而自己以往亦較嚴厲,只重視芷卉的學習品德,忽略了她的情緒,令彼此關係逐漸變差。後來透過「賽馬會童亮計劃」中的家長親子課程,兩人學懂了以鼓勵代替責罵的溝通技巧,成功營造出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芷卉於參與計劃後明顯變得更自信,社交能力亦有改善。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很平常的事情,若父母能從小培養他們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則有助幼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芷卉曾為學校的朗誦活動日夜練習,然而於台上卻緊張得忘記動作,事後表現得非常失望。芷卉爸爸耐心細說:「這次的活動只是一個過程,你還有許多機會去努力進步,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一點。」他知道正面的鼓勵能穩定女兒情緒,幫助她重拾信心。當芷卉父母一改命令式的態度,轉以提問的方式引導芷卉思考,並與她合作制定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表後,只有5歲的芷卉慢慢學懂時間管理,每天自覺學習。雖然只有小小年紀,芷卉也能察覺父母的轉變。一日她向媽媽說:「媽媽你不發脾氣的樣子很可愛。」這話叫媽媽每次想起也會心頭一暖。當父母出現矛盾時,她亦會從中調和,讓他們彼此擁抱,療癒了全家人的生活與心靈。芷卉於參與計劃後明顯變得更大膽自信,與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社交能力得到改善。而她的父母亦因從計劃中認識了不同學校的家長,更於社交平台上建立家長群組,交流育兒資訊。最近他們便於群組間討論子女學習的進度,分享教學心得。

「賽馬會童亮館(童亮館)」提供優質刺激 為基層幼兒成長打好基礎

張頴康與麥雅緻非常重視與一對子女的親子時間,與小豆到訪童亮館後表示大開眼界。

自小缺乏家庭溫暖的張頴康深明父母對子女成長具關鍵性的影響,而正修讀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的麥雅緻對優質刺激亦有一定認識。兩人重視與一對子女小豆與小花生的親子時間,曾到訪充滿優質刺激的童亮館,與芷卉一家交流育兒心得。童亮館設有動感體能區,有效訓練幼兒大肌肉及身體協調能力及感官刺激;多感官閱讀區內裡的書籍及互動遊戲均經過計劃的專家團隊精心挑選,更有不同的活動及工作坊教導家長如何透過親子共讀幫助幼兒的語言發展,有效促進幼兒掌握詞彙、溝通及閱讀的能力;STEAM區透過創科思維活動啟發幼兒思考,加強邏輯思維訓練。

童亮館為「賽馬會童亮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目的為基層幼兒提供社區空間,成為家庭及學校的延伸學習平台。香港賽馬會策劃及捐助2億 2千5百萬港元,並與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聯合策動,於2017年開始推行為期五年的「賽馬會童亮計劃」。透過醫護、社福及教育跨界別專業合作,從不同層面提供優質刺激以支援基層小朋友的成長發展需要。計劃支援幼兒的家庭與學校,例如幼兒全方位家長課程、到校指導專業發展課程、到校為幼兒作身體檢查等。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表示,不少幼兒於幼稚園幼兒班的兒童發展評分成績未如理想,參與計劃後已經達到正常水平,成績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