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車(一)】小販:法官都讚我Good design

撰文:雷安琪
出版:更新:

財爺說,香港要有美食車。細節上月出爐,車身要符合牌照規格,成本至少六十萬。其實,香港老早就有自己的美食車,那是曾經於街頭巷尾都可見的小販手推車,看似簡陋的車身,內裏構造卻飽含民間智慧,造價才不過二﹑三千。有團體在本周日發起美食車匯演,於銅鑼灣鬧市街頭展出小販手推車、設計師改造單車或小型貨Van而成的美食車等,更會即場煮製及派發小食,希望政府修訂已數十年未變更過的小販條例,推動高檔美食車的同時,亦能容納不同種類的小食車,讓本地美食重現街頭。

 

無牌車仔常被充公  設計實用為主

 

要談香港的美食車設計,必須先由極具本土特色的小販車談起。

 

六、七十年代,香港街道到處都是車仔檔,臭豆腐、魚旦燒賣、狗仔粉等,走在街上不愁肚餓。行業興盛,也能找到五金鋪幫忙代製車;但近年有牌或無牌小販數目愈來愈少,食環對後者執法日嚴,搵食車常被充公,為免損失更慘重,車身幾乎都由小販落手落腳自行製造,亦因此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小販車,檔主因應自己的身型、工作習慣和售賣的食物,製作出來的每架車都各具個性,單看他們如何設計自家車仔,本身已是一件樂事。

搵食車常被充公,無牌小販很少花心思裝飾車身,予人殘舊之感。花姐的車外形不起眼,當中的格局卻滿佈心思。(葉璋時攝)

走鬼走得快 靠避震彈簧

 

當了三十年小販的花姐,幾乎甚麼小食都賣過,近年主力腸粉、蘿蔔和魚蛋等翻熱食物。由於食物種類多,她的搵食車幾乎是同行中數一數二的「重」。典型的四方盒車身,車上放有翻熱食物的爐架,四個小爐分別用來放豬皮、蘿蔔、原味和辣味魚蛋,大格的蒸爐則用來蒸腸粉,手起刀落,腸粉便被分成細段放到外賣盒,近客人的一方有各式醬料任君選擇,隨心混出獨特滋味。

幾口釘看似分布隨意,然而掛甚麼、怎樣掛都經過計算。(葉璋時攝)

鮮有人看到的是車身內部,gas爐和食材擺得井然有序,花姐特地加上木板作風檔遮風同時隔熱,「安全一些嘛!」細心看,車身左右裝有無數個小釘,每粒釘都有其功用,簡單幾口,就可掛起外賣膠袋、抹布和垃圾袋。重甸甸的車身,靠的是底座車輪上的6個承重避震彈簧,托起一個五臟俱全的小廚房,輕輕鬆鬆就能推上街頭。「避震彈簧是每架小販車必備的,走鬼都走得快些。」花姐說。

檯面每一個分隔都有其固定功用,工作起來便更有效率。(葉璋時攝)

這樣的一架小販車,花姐4個小時便能砌好一輛,全因熟能生巧,「近十年捉得好嚴,試過3日拉了3架車,連3個『人頭』!」小販「走鬼」,能全身而退當然最好,否則亦情願拋下車身自己逃掉,最慘的是連人帶車被捉到,是為花姐口中的「人頭」,充公的車、食材成本連檢控費,一星期又是「白做」了。不過,不幸被捉,應對沉悶的法律程序時亦曾有過趣事,試過在審訊期間被問及車子是由誰設計,花姐答得理直氣壯:「我囉!」,以為又會換來阻街的責備,怎料法官卻指設計「Good」,叫花姐不知好嬲定好笑。

每架小販車的外型都未必相同,但都必備4至6個避震彈簧。(葉璋時攝)

「民間美食車大匯演」

日期:1月31日(日)
時間:2-5pm
地點: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
Facebook 專頁:民間美食車大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