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X 時尚】文化博物館辦展 扭轉公眾對藝術的想像

撰文:黎偉麟
出版:更新:

大圍車公廟旁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自2000年開幕至今,多次主辦與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特別是時尚設計的大型展覽,9月23日起將舉行為期5個月、結合本地時裝設計及傳統工藝作主題的《衣+包剪揼》展覽,試圖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美學體驗。
長期以來我們總對本地同類型的時尚展覽帶點疑惑:為何我們的時尚展覽予人感覺好像不夠「時尚」?到底是博物館的硬件問題?是策展人的視野問題?在全球博物館都興起「時尚熱」的今天,香港的博物館到底有着怎樣時尚視野?
攝影:梁鵬威、陳嘉元,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各本地時裝設計師與傳統工藝術家合作的作品,將在本周六起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

時尚紀錄片《潮遊鏡花水月》(The First Monday in May)最近在港上映,電影透過拍攝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鏡花水月》時尚展覽和慈善晚宴「Met Gala」,探問時尚能否登藝術之堂,以及當代西方時尚界如何詮釋何謂中國風格。

《Vogue》「惡魔」總編輯Anna Wintour說,時裝能夠激發夢想、創造幻想,而且可以感動人心,絕對足以稱得上是藝術。其實,時裝進入博物館殿堂已有一段日子,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甚至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皆長期有不同主題的時尚展覽,起着建立時尚正典(Canon)的作用,影響公眾對時裝文化的想像。

時裝界提議 政府拒接納

放眼本地,數年前由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創辦人之一Ragence Lam創辦香港時裝議會,建議特區政府於西九龍文化區設立一個包含時尚展覽廳、時裝劇院和香港時裝博物館的香港時裝中心,讓本地居民和外來訪客能夠有一個長期運作的場所,接觸和感受到具香港風格的時裝文化。然而,結果政府沒有接納這方案,而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亦以西方眼光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為主,如今獲香港人引以為榮的流行文化方面則顯得不甚了了。因此,本地博物館的時尚策展責任仍舊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之上。

順時計起,金箔師傅黎裔廣、本地時裝品牌Fave設計師Kenny Li、Koyo Jeans創辦人William Cheung及紥作師傅冒卓祺。

大圍車公廟旁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至今已16年,多次主辦與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特別是時尚設計的大型展覽,包括2007年的《潮—香港時裝設計》、2011至12年的《時裝.視野》及2013年的《他Fashion傳奇Eddie Lau,她Image百變劉培基》等。而在9月23日揭幕的《衣+包剪揼》展覽,結合本地時裝設計及傳統工藝作主題。

本土時尚展覽不夠Chic?

但是,我們一直也對本地同類型的時尚展覽帶點疑惑:為何我們的時尚展覽予人感覺好像不夠「時尚」?到底是博物館的硬件問題?是策展人的視野問題?還是歸根究柢香港的時尚創作文化不夠底氣?或者是我們對本地文化的內向歧視?為此記者特地訪問了香港文化博物館的一級助理館長胡佩珊(Apo)。Apo指出,時裝設計和平面設計是他們專注的展覽項目,而且過去幾次的時尚展覽都非常受大眾歡迎,所以維持每兩年舉辦一次,不過暫時未有長遠對香港時尚展覽的策劃路線。

不過她並不認為博物館擔當教育者的角色,教導公眾何謂香港時尚,策展的目標只是純粹想表揚本地優秀的文化藝術和讓大家參觀時獲得啟發。至於今回再接再勵的《衣+包剪揼》則是她希望擴闊時裝創作和展覽界限之作。

《衣+包剪揼》策展人胡佩珊認為,今次的展覽能夠擴闊大家對香港時尚的想像。

扭轉公眾的想像 藝術並非高高在上

Apo解釋博物館今次的策展方向:「今次再做,希望做一個有關時裝,但又不只是時裝的展覽。其實我們博物館包容性很高,很popular的元素也可以進入。我們屬於藝術組,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有很多手工藝承傳人的聯絡名單。時裝和傳統工藝的共通點是,大家是一種古老手藝。於是我便用衣服和包剪揼的主題把兩者連起來,衣當然是指衣服,包、剪、揼可引申為手工技巧、物料,以至是創作風格,具多重的意義,既表揚時裝也推廣工藝。我們讓設計師自己選擇工藝類別,希望激出火花,共同演繹香港獨有文化特色。隨着科技改變世界,人們用手的方法已經變化了許多,到底會否有天我們都不再懂用手做衣服和其他手工藝?到底兩者是否可以交流、互相啟發,甚至令公眾對它們有更多的認識了解,從而達到保育?或許更能改變大家對香港時尚的想像?」

Apo覺得《衣+包剪揼》可以改變公眾對藝術的想像,不一定是油畫或雕塑那些高高在上的才是藝術,精緻的手工藝也是藝術。它們跟其他藝術一樣,都可以啟發時尚,而兩者都是香港的本土文化,值得我們多一點表揚和認識。

粵劇頭飾師傅周燕雲與WHOSTHAT創辦人Meiyi Cheung。

到底什麼才是香港時尚風格?或許暫時我們的博物館在硬件上不如外國般有歷史悠久的建築,或先進前衛的型格裝潢,無法用最堂皇的方式呈現本地時尚文化。但是,如果我們的相關策展人在展覽主題、宣傳、形象、內容、形式和互動等方面花多一點功夫,也許可以克服這點困難。然而,我們的博物館如果沒有遠大的時尚策展視野,香港始終無法建立屬於真正本土的風格。博物館是最有能力建構公眾對時尚想像的教育機構,如果缺少了這一環,我們不會明白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創作方法,只得跟隨別人的步伐,更永遠可能不能與其他時尚城市平起平坐。

「衣 + 包 剪 揼」展覽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日期:2016年9月24日 – 2017年2月6日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