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從日常生活入手 輕鬆培養子女正確的理財觀念
女人在結婚及生孩子後,除了生活上有很大的變化之外,就連金錢觀、理財概念也會有很明顯差異,由個人到婚後要管理一個家庭的開支,往往不知從何入手,有專家建議每月為家庭做進支表,詳細記下每項支出及收入,有助管理及規劃家庭財富。
父母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同時有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透過日常一些生活細節,也是很好的親子理財教育。
現今很多家庭都是由女性掌管財政大權,一個家庭的基本開支,由水、電、煤到孩子的教育,每一項支出也不少,要管理一個家確實不易。註冊社工、保良局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中心主任莊子霖說,不少女性婚後在計劃家庭財政方面,也會遇到問題:「很多家庭,特別是生小孩後,支出多了,在財政方面也要重新計算,其實往往都是一邊學習一邊適應。而最理想的家庭開支管理就是每日或每星期,將所有收入及支出的項目記入進支表中,可將家庭及個人開支劃分,再評估家庭每月的基礎使費,可讓你清楚每項支出,從而作出修訂,例如今個月用多了錢在食方面,就可以想想下個月是否能再慳一點,而在過程中更易學習管理家庭開支。」
孩子以為八達通可以無限「嘟」
父母要學習理財,而孩子同樣要由小培養正確的理財觀,生活在香港物質生活豐裕,很多父母或長輩只要看到孩子喜歡的,就會無條件的買給他們,令孩子覺得一切也來得輕易,不懂珍惜之餘,也不會對錢有任何概念,加上電子貨幣愈來愈普及,小學生每日搭車上學、學校小賣部買零食等,都可用到八達通,父母又將八達通增設自動增值,這令他們覺得八達通內有無限的錢可用,隨時可以「嘟」來購物。
莊子霖說:「我唔贊成俾小朋友用八達通,除了搭車需要,其餘使費都建議父母俾現金小朋友,有錢在手令他們容易計到自己用了幾多,看到手上的錢不斷減少,就會意識到自己要慳住使。」另一方面,雖然很多父母知道要教孩子要分辨「需要」跟「想要」,但父母早已滿足了孩子的「需要」,且通常只教孩子不要花錢在什麼地方,卻從沒教他們應該花錢在什麼地方。莊子霖表示要教孩子理財,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入手,例如到街市或超市,也是很好的親子理財教室。
「小朋友在幼稚園階段已可以開始教他們簡單的理財概念,如錢是什麼,我們曾經到很多幼稚園舉辦親子理財工作坊,我們先教父母,再教小朋友。過程中會透過不同的活動,讓親子一起學習理財,其中會要求他們將開支記在進支表內,學習一些基本的理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建議父母請孩子一起到超市,事前先跟他們說清楚要買的東西,父母只是從旁協助,過程中可以讓小朋友學習正確的購物決定,分清哪些屬於『需要』,哪些是『想要』,而他們覺得可以幫到媽媽,也特別有滿足感。」
教孩子理財的3大重點
莊子霖提醒家長教小朋友理財,身教相當重要,如父母胡亂揮霍,也會影響孩子用錢的態度,此外也要留意以下幾點:
1. 獎勵
除了物質,父母可以其他非物質的形式獎勵孩子,如給他一次話事權,可以自己做決定等。
2. 零用錢
發放零用錢給小朋友前要考慮你想他們用在什麼地方,是否真的有需要用錢,若你想他們將部分儲起,就要有清晰的指示,向小朋友說明。
3. 儲蓄
當孩子有儲蓄時,請小朋友要將部分用在家庭,如父母生日買禮物等,目的是要他們自小學習對家庭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