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堅尼到布堅尼 看泳衣的歷史變遷

撰文:韋嫣雯
出版:更新:
比起現在,以前女性的泳衣款式保守。圖為1931年在《Vogue》上刊登的泳裝。(Vogue Archive)

一種符合伊斯蘭信仰的密實泳裝「布堅尼」最近在法國引起爭議,繼法國康城、盧貝新城、科西嘉島海灘頒布「布堅尼」禁令後,又再有宣佈禁止民眾在海灘上穿著這種泳衣,理由是「布堅尼」會引發「宗教極端主義」的擔憂,法國總理也公開表態支持禁令,事件引發多個人權團隊反彈,引起一時輿論浪潮。

法國尼斯沙灘上一名女子,被指在警員要求下,當眾脫下伊斯蘭服裝。(Vantagenews.com)

對於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傳統女性而言,夏天到海邊遊玩是一個兩難的決定,因為信仰要求她們不能露出身體大部分部分,而市面上的泳衣她們基本沒有選擇。此時一種包含頭巾、束腰外衣與褲子的「布堅尼」泳裝就能解決這種難題,「布堅尼」(Burkini)是比堅尼(Bikini)於傳統服裝「布爾卡」(Burka)罩袍的結合,由澳洲設計師Aheda Zanetti發明。

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泳裝」,有誰想過早在19世紀的婦女已經是這樣包裹全身游泳呢?無論是比堅尼或是布堅尼,泳衣的進化史,說穿了其實就是女性軀體的革命史。為何時代對女人的衣著一直如此敏感?在我們翻開泳衣檔案之前,一起看看這段視頻快速了解一下泳衣的100年歷史。

1912年7月《Vogue》封面插畫,條紋印花時當時最流行的泳裝印花。(Vogue Archive)

女人們穿得越少,世界越走向文明

我們現代經常提及的Swimwear/Swimsuit,其實早在17 世纪的時候稱之為 bathing dresses/bathing suit,意即只限貴族女性用來下水的「汗衫」,又長又厚,質地有時候更是全羊毛或絨布,遮著全身之餘甚至要穿上絲襪和戴上帽子,反正就是能遮多少就多少。你能想像當時的女士們是這樣在水中游泳或是在海灘上走來走去的光景嗎?即便你是游泳選手,衣著也諸多制約,1907年澳洲游泳選手Annette Kellerman首次穿著連體式泳衣,後果就是在海灘當即被捕,罪名竟然是猥褻暴露、傷風敗俗。現在看來誇張又可笑的觀念,其實正正代表當時的一種社會型態,保守又封閉。

直到1946年,一個所有女士都應該記得的年份,有「比堅尼之父」之稱的法國工程師Louis Reard,設計了一款僅由3塊布和4條帶子組成的「泳衣」,因為當年美國在Bikini Atoll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因而改名為比堅尼(Bikini)。近乎全裸的設計,挑動了大眾保守的神經:地中海沿岸國家更視之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衛隊驅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甚至美國也曾為比基尼抓過人。海灘上更有巡警檢查女性的泳衣有沒有過短,否則會被發抄票和押送離開海灘。種種的社會反應,令當時根本沒有模特兒敢穿上它。

史上第一個穿比堅尼的女人Micheline Bernardini。(Getty Image)

只有Micheline Bernardini,史上第一個穿比堅尼的女人,是一個脫衣舞女。

隨著後來社會風氣漸漸開放,加上電影明星、時裝雜誌也紛紛以時尚、唯美的角度呈現女人穿比堅尼的媚態,人們逐漸發現比堅尼展現了女人的性感而不是淫猥。女人穿上比堅尼,不僅顯露出一種風情萬種、自然之美,還展示出女人與身俱來的魅力。到上世紀50年代,一些對比堅尼堅決說「不」的國家態度開始放鬆,越來越多人認可比堅尼的存在價值。

左為布堅尼泳衣發明者Aheda Zanetti。(路透社)

從道德綁架到人權自由

如今,比堅尼得到了世界各國美女的喜愛,而女人們在選擇泳衣上,有了極大的自主權。

女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材和需要自由挑選不同顏色、款式的泳衣,花型圖案、大V領、裙擺泳衣,平角泳衣……此外每一年泳衣設計師們也會忙不迭地推出各種泳衣新款,帶領潮流。現在的泳衣款式有了腰部鏤空、漁網設計、性感深V等元素,以及各式各樣的主打色,再加上豐富亮眼的圖案,就算是一件頭泳衣時尚度不比比堅尼遜色。

如果沒有一百年前的時尚解放,女性的泳裝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模樣。其實社會的進步與文明不應該只有信仰、文化、膚色等衝突和擔憂。就女性而言,能自由選擇著裝已經是對自己身體最大的話語權。無論是比堅尼或是布堅尼,隨自己喜歡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才是解放女性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