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做點有趣事 可治療抑鬱?
如果你覺得無比抑鬱,即使抑鬱中的你多麼地想宅在家,不妨試試約朋友晚餐吹水,學學跳鋼管舞,或者到天秀公園捉小精靈,藉此重新變回快樂。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研究根據行為活化治療(Behavioural Activation)的理論,發現它與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同樣有效治療抑鬱。當你感到人生而無趣味無意義,不妨強迫自己做點有趣的事,追上身邊人的步伐,最終你的心情會變好的。
由外到內 讓心情由谷底升回人間
因為當人處於抑鬱狀態,避免與其他人互動,封閉在自己的世界只會令抑鬱一發不可收拾。九十年代華盛頓大學的Neil S Jacobson已經提出簡單的行為學理論,指受抑鬱困擾的人應該參加社交活動,應該在人群互動中吸收快樂。「抑鬱人士常覺得自己的情緒一直低落,殊不知做一件事可改變情緒。」是次研究教授David Richards認為,因他們只專注在自己的感受裡,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令到抑鬱的思緒沒有辦法停止。
行為活化治療是一種「由外到內」的理論,藉著外在的活動改變內在的情緒,甚至改變情緒的轉向;而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是「由內至外」,主要了解及改變抑鬱症患者錯誤的信念,此為其中一種主要心理治療方法。是次研究以440位患抑鬱症的病人為對象,分為兩組各以「行為活化」和「認知行為」進行治療,一年後,每組三分之二人的抑鬱狀症減輕一半,可見其治療成效沒有分別。David Richards強調,行為活化治療只適合輕度、中度及嚴重抑鬱症患者,但不適合有自殺傾向患者。
聽來,行為活化治療好像是溫和簡便的治療方法?但其實它操作上來是頗複雜的,例如患者要主動認知和觀察情緒和活動的關連,究竟做什麼事情,會令自己產生不同的情緒,這可建立一套「行為」方法改變自己的情緒。由於患上抑鬱症的人比起一般人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了解自己究竟喜歡做什麼,所以他們要制定一個星期要進行的活動,活動完結後記錄每次的情緒,以作調整。
來源: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