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履新】Energy Boost新舊對比 初號vs第3代

撰文:劉家朗
出版:更新:
Energy Boost 3(白)與Energy Boost初號(黑)對比。(龔嘉盛攝)

自2013年adidas發布Boost系統,它無論從Peformance或Fashion上已經是必用的中底物料。先由跑鞋發展至籃球鞋上,如Crazylight及D Rose 5也用上Boost為中底。至於潮流界,無庸至疑是Kanye West的Yeezy系列及NMD等,已離不開Boost的身影。若說到Boost的初號,不得不提Energy Boost,上月推出了Energy Boost 3後,發現鞋履的細節改善了不少。

Techfit物料的分布有別。(龔嘉盛攝)

首先在鞋面上,初號Energy Boost的Mesh網面為物料,在鞋面上製成了Techfit物料圍繞着鞋頭間;Energy Boost 3的鞋面透氣孔明顯放大了,編織密度相對沒有初號高,但比較堅硬及彈性較好,Techfit物料不再只是圍繞着鞋頭,反而以腳趾形而分布Techfit物料,令前腳背的保護性提高。

Cage的設計以Energy Boost 3更鞏固。(龔嘉盛攝)

對比兩雙鞋身的cage,初號的是緊貼鞋身,相對柔軟;第3代的cage物料上較堅硬,跟Ultra Boost的Cage類同,「三間」位置獨立分布。「三間」亦以獨立繩帶作為cage連接鞋帶的連結,有助直接受緊鞋身兩邊至腳背部位,同樣提高腳背的保護性。初學的鞋跟位置留空,而第3代以透明膠板呈現,美感較佳,同時對鞋身的物料有着多一層保護。

adidas趨向減少在鞋身放上品牌標誌。(龔嘉盛攝)

鞋跟位置的分別,只是外觀上的不同。初號留着adidas標誌,然而第3代去除了adidas標誌,取而代之,用上麖皮製的名牌,刻上「energy」喻意Energy Boost的形號。個人認為在一雙功能上的鞋履上,這個名牌的設計有點「畫蛇添足」。

第3代(下)的抓地粒覆蓋範圍較多,抓地粒大小較齊整,全面提升腳掌抓地力。(龔嘉盛攝)

外底的分別,在於抓地粒的分布。基本以Torison為基本核心外底(上:黃色、下:灰色),另外再於前、後腳掌外層配上抓地粒。初號的抓地粒分布較少,後掌只圍着外圍,前掌亦沒有密集式分布。反之第3代的抓地粒覆蓋範圍較多,抓地粒大小較齊整,全面提升腳掌抓地力,對於中底Boost的保護亦有所提升。

男裝Energy Boost 3深藍色,鞋面的Techfit顯而易見。(龔嘉盛攝)
女裝Energy Boost 3紫色。(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