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口服標靶藥 為不耐受者提供新選擇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以控制炎症為主,目標是減輕症狀如關節紅腫、疼痛,阻截關節侵蝕及變形,從而保持活動能力。風濕病科專科余嘉龍醫生表示:「現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包括傳統改善病情抗風濕藥(csDMARDs)、生物製劑及新型口服標靶藥。用藥反應因人而異,醫生會為患者評估病情,選用最適合的藥物治療。近年出現的新型口服標靶藥(tsDMARD)可以單獨使用,有效控制病情,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隨著醫學發展,現時已有更多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研究顯示,每種藥物皆有效控制病情,防止關節變形,但亦有機會帶來不同的副作用。例如傳統抗風濕藥有機會導致頭髮脫落、口腔潰爛;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藥則有可能增加患者感染風險。若有出現副作用,病人應該主動向醫生提出,和醫生商討用藥選擇,切勿自行停藥,反而耽誤病情。
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藥為中至嚴重程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提供多一個重要選擇;尤其使用傳統抗風濕藥後療效不理想,或對其副作用無可耐受患者可以考慮單獨使用口服標靶藥,方便之餘,亦能避免傳統抗風濕藥帶來的副作用。長達八年的臨床研究證明,口服標靶藥有助減少關節紅腫、疼痛等症狀;用藥兩星期左右已見成效,比傳統抗風濕藥需三至六個月起效更快。
建議患者及早接受治療,按時用藥,亦應保持適量運動及充足休息。另外,患者若有經濟困難,不妨向主診醫生或醫務社工查問,了解自己能否申請撒瑪利亞基金的藥物資助計劃。
*文章由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