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W】人先於車:規劃香港的未來
隨著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如何解決香港交通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香港各大公路在繁忙時間,經常出現擠塞,有些行人道,又因為店舖不斷擴充,車路又年年加闊,導致市民可以行走的空間愈來愈狹窄。在尖沙咀、旺角等人流眾多的地方行走,要避免被逼出馬路,可謂步步驚心。不少街道口甚至常出現人車爭路,險象環生。也許,我們是時候需要為香港,重新規劃一下各大道路的未來。
德輔道中位處香港中心商業區的核心位置,是經濟和交通的命脈。「行德」主席邵在德直言,德輔道中是港島北區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交通擠塞問題嚴重,而行人的步行體驗也相當惡劣。這也是他發起「行德」(WALK DVRC)—— 一個旨在改善行人在德輔道中的步行體驗運動的原因。「過去我主要研究自然環境,現在則嘗試探索市區的發展。」
「德輔道中是一條充滿歷史痕跡的香港街道,位處海岸邊,是香港的商貿中心。你也可看見,這時的香港沒有甚麼車輛。今天,當你走在德輔道中,還會看見一些傳統店舖,見證著不同年代的香港,這都是我們希望能夠好好保存的。」邵在德指最令他著迷的是行人和電車之間自然的互動關係。「昔日,電車和行人走過同樣的路段,沒有圍欄將兩者分隔開。香港現在有太多圍欄了。香港運輪署有一個研究路面設計『可行性』的小組,現正尋找兩個可作研究的地方。在一次會議中,其中一位顧問說:『我們首要考慮是行人安全。』我心裏隨即想到,他可能想要在所有地方都建圍欄。」
看看如今的德輔道中,車水馬龍,過去矮小的樓宇變成了今天的摩天大廈。繁忙交通與高樓造成的屏風效應,使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該路段是四線行車,而行人就在兩邊行走。如此分配空間給行人和車輛,是公平的共用空間方式嗎?」
邵在德重申,WALK DVRC這個運動不只是關於德輔道中:「我們希望透過倡議再造德輔道中,改善和重新建構整個中環區,能夠恢復中環區商業中心的靈活性,也能將當中的歷史與文化重新連結。」的確,德輔道中擁有大館、元創坊、中環街市、西港城等歷史建築,由於現時建築之間都沒有連接的,市民和旅客不易前往。重新規劃行人路,可讓人們更容易前往這些地方。」
邵在德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該區極其嚴峻的人車爭路問題:「在某日下午,我們拍攝了德輔道中的狀況。那裏一共有77條巴士路線,人車爭路的情況很常見,就算是過路設施,也沒有足夠的位置讓行人使用。行人的臉上都難以掛上笑容。」邵舉例指過往曾有不少行人受傷的個案發生,也指路上擺放的雜物亦令路人只可擁擠地前行,問題多不勝數。「我實在難以想像,我們要在香港忍受這麼多街道問題。」
邵深信香港在道路規劃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其他人對其能否成功,卻抱有疑問。「『是否太難做到了?』在2016年一個講座中,我們跟特首林鄭月娥提到計劃,她這樣回問。沒人說過程會很容易。在世界各地的參考個案中,也沒有一個計劃的成功來得輕易。首爾的清溪川政府在商業中心保存了河道,使其變成了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及市民休憩好去處。紐約百老匯的行人專用區能夠落成,也非一朝一夕的事。」
上圖是邵的團隊構思中的德輔道中,四線行車減去了三線,保留了電車和一條行車線,讓郵政和緊急車輛進出。邵也指全球具有歷史價值的商業中心區的重建計劃,皆由行人專用區的設立開始:「這是一個拓展空間的機會,並能創造更好的社區。年輕人對城市發展的想像和上一代不一樣,社區環境的創造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資本。年輕人聚焦更多在宜居性、以人為本的社區、更好的環境和生活質素。」在WALK DVRC的信念裡, 香港在道路規劃方面,有與其他世界級城市同步的潛力,只要重視行人多過汽車,便能為未來的人口發展做好計劃,帶來許多好處:締造豐盛的經濟利益,提升創新與科技,改善健康與生活質素,提倡多走路,鼓勵鄰舍建立好關係,並鼓勵本地藝術發展等等。
道路規劃與政策息息相關。在這項目中,WALK DVRC有從下而上的社群參與,以及行人和本地商業機構的加入。邵的團隊當中也有具影響力的人士及持份者,甚至來自政府部門。邵相信,若沒有政府部門的參與,世界各地的規劃方案皆沒法實行:「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督導委員會,成員來自香港不同社區組織。港島區將來會有中環灣仔繞道,減輕德輔道中的負荷,所以現在就是實踐『行德』的好時機。」
今年的KODW 「設計「智」識周」將於6月再與大家見面,如果大家想繼續探討設計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不妨到http://kodw.org/hk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