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心臟科醫生拍攝音樂短片 冀大眾關注心房纖顫
不少人對醫生的印象只停留於穿著白袍在醫院中穿梭,忙著救急扶危的刻板畫面,但其實醫生除了平日的醫療工作外,脫下白袍後同樣能以興趣推廣健康教育。心臟科醫生蔡文俊在醫院內執行日常醫務工作,閒時卻喜歡執起咪高峰,與友人合組樂團,以歌聲抒發內心感受,最近更與自己的樂團創作歌曲,拍攝與心臟健康有關的音樂短片,希望能憑歌寄意,呼籲大眾珍惜健康的身體!
攝影:吳鍾坤
「平時我會做健康教育的工作,後來發現只在講座中以言語傳遞,大眾未必完全明白,於是我便想到用音樂再加上故事的形式表達心臟健康的資訊。」蔡醫生在大學讀醫科時已加入合唱團,他表示自己喜愛唱歌與彈結他,音樂對他來說是繁忙工作後的喘息空間,多年來他一直沒有放棄興趣,更與友人一起寫曲填詞,嘗試將音樂連結自己的專業,推動心臟健康教育。
「這次的音樂短片是關於心房纖顫的病症,我們嘗試以一個都市人的處境,帶出大部分人面對高壓生活,當中最矛盾的部分是我們希望擁有健康,卻因生活過於忙碌而失去健康,短片中的男主角亦因患上心房纖顫而倒下,我們希望觀眾可以透過音樂短片靜聽自己的心聲,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號,反思健康,重整生活步伐。」蔡醫生補充心房纖顫也許較少人認識,但它引起的併發症嚴重,實在有必要提高大眾對心房纖顫的警覺。
心房纖顫可引致中風
「心房纖顫的現象主要是心房電流出現問題而引起,這些混亂的電流傳入心室會引致心室不規則的跳動,令整體的心跳變得時快時慢。目前引致心房纖顫的因素很多,部分患者成因不明,但患高血壓、糖尿病、有荷爾蒙問題如甲狀腺功能過高的人都較容易患上此病。」蔡醫生指出心房纖顫的病徵隱性,甚至有些病人屬於間歇性心房纖顫,不規則的心跳情況並不會每天出現,病者自己未必能察覺,因而難以及早發現。
心房纖顫的病徵主要在於心律不正時的心跳變化,部分看似輕微,但其實它引申的併發症才是最危險。「心房纖顫最大風險是中風,當心房電流不規則傳導,心房便失去跳動的能力,好像停頓了般,而血液在滯留的情況下便有可能會從液體狀態凝結成血塊,如血塊隨血液流動到其他器官,便會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出現腦中風;而心律不正時,心跳偏快的現象則會引致心悸、氣促、全身乏力、頭暈、甚至休克等情況。」
治療以預防併發症為主
蔡醫生表示目前治療心房纖顫的方法主要根據以上兩種併發症而定,當中包括預防中風及控制心律不正。「若發現有中風風險,需要預防中風便要吃薄血藥;而有病徵的間歇性心房纖顫的病人,便要吃抗心律藥物去控制以維持正常的心跳。」除了藥物控制外,減少壓力、控制體重、避免喝咖啡及酒,甚至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亦能紓緩病情。除了以上方法外,蔡醫生希望大眾能如短片所說靜聽心聲,時刻關注身體需要,切勿錯過健康才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