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便是罪!美女攝影師招親實驗:我反對社會對幸福的標準
在香港,可自行簽署結婚文件的法定年齡是21歲,那社會對女性劃下那條適婚分水嶺,又在那裡?
中國攝影師郭盈光在以相親著名的上海人民公園做了個實驗,她在為子女找對象的父母輩中坐下來、舉著牌,自己伴侶自己招,最後卻老是被嫌棄,只因她是1983年生的「高齡」女子。
在相親角 連優秀都成了一種罪
實驗準備工夫不多,郭盈光在紙牌寫上個人資料,成為招親廣告:「遼寧人、獨生女、英國高等藝術學府藝術碩士畢業,一等榮譽學位。性格獨立、風趣幽默。」另外也提到對對象的要求,就簡單一句:希望對方經濟和思想均獨立,但唯一沒提到自己的年齡。
她在紙牌中藏了個鏡頭,記錄著路人的反應。郭盈光是個外貌娟好的女子,輪廓分明、眼睛大而有神,在云云中年人間有如此女子,也叫不少人行了注目禮。本來微笑而來的,在得悉郭盈光已經34歲,都立即變臉,甚至把她視為透明人,直接在她面前跟友人說是年齡不行。除了年齡,出眾的學歷也成了一種罪。有父母輩攤出數字,「肯定有百分之五十的女孩,35以上終身都要單身,因為沒有配得上的人。」
相親角不過是寂寞人的聚腳地
像郭盈光這樣自己為自己招親的是少數,大多父母都成了代言人。為何焦急的都是父母?父母在公園內打開貼上招親廣告的傘子,遇到駐足的人,就打開嗓子說孩子多好、多出色,不就跟跳蚤市場那些攤檔同出一轍嗎?孩子只是被展覽的貨品,婚姻在這裡也不過一場交易。說得難聽點,加上那些資產的談判,這是場赤裸裸的人口販賣。
「相親角」的眾生相: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句說話,也許是相親角父母的共同信仰。《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指,25至35歲的受訪者中有百分之八十六都曾被迫婚。其實上海的相親角並非首個父母聚腳地,北京的龍潭公園才是老前輩,已有14年歷史。當時皆因有大量中年人聚集,在討論子女事而獲得共鳴,才漸漸成為「跨城文化」。說穿了,不就是一代寂寞的人,害怕寂寞的傳承,故此每天圍爐取暖,務求使命必達。其實每個人對寂寞也有獨特的處理方式,有人焦慮,有人享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適齡」結婚 就是幸福嗎?
看到中學同學接連被求婚,筆者亦開始感受到那條無形界線漸漸迫近。小時候大家都說希望廿五歲結婚,今年我們廿五歲了,如果能達到目標,似乎又完成to-do-list的一大項。適齡,適合的年齡也,為什麼廿五歲便是主流的適齡?
香港統計處去年的數字指,本地女性平均的初婚年齡為29.4歲,而《2015年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則指,中國女性平均結婚年齡為23.7歲,比香港的低接近6年。像郭盈光這樣的女子,比數據的平均值過了十年,仍然處於單身狀態,可以想像她在那些姨媽姑姐身上承受起碼十年的壓力。
她討厭愛情嗎?不,她在三十歲時跟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開了,後來也未找到適合的人。郭盈光說,「我不反對婚姻,我反對的是對幸福的標準,在規定的年齡內必須結婚,到了那個年紀不結婚就不幸福,人生就是失敗。」結婚不是工作假期,過了三十歲也不會失去簽下婚紙的資格,社會上那些對結婚年齡的潛規則,反而像個偽君子般叫人咬牙切齒。
她把作品名為《順從的幸福》,亦憑此獲得國際女性攝影師獎,並在多國展出。完成後她感受特別深,也決定繼續做自己,「最終還是要在最大限度中做自己,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過自己的生活。」回到愛情基本步,要趕上合適年齡,不如找個合適的人,反正你要交代的不是父母輩,而是自己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