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捲|七一大嶼山索罟群島驚現天連海雲柱 歷時5分鐘後消失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今日(7月1日)是香港回歸26周年,有出海市民於上午近11時於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附近拍攝到罕見的水龍捲景象。該目擊者指,由發現水龍捲至其消失,整個過程約歷時5分鐘,但未知形成時間。

天文台科學主任劉子麒表示,大嶼山南邊對出有強對流發展,不排除有形成水龍捲的可能性,但天文台暫未接獲涉及水龍捲的相關報告。他提到,水龍捲通常於6至7月出現,最近一次有紀錄是2022年6月。

有市民今日近11時在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附近拍攝到水龍捲現象。(香港風景攝影會FB專頁/Ida Au 攝)

由船上日籍小朋友率先發現

有「香港風景攝影會」FB群組成員上載相片,指今日近11時在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附近拍攝到水龍捲現象。相片中可見,海面出現「天連海」的雲柱。拍攝者Ida Au表示,未知水龍捲的形成時間,是由同坐一船的日籍小朋友發現在先,大約歷時5分鐘後消失。

翻查天文台資料顯示,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其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

水龍捲在良好天氣及猛烈雷暴下都可能出現

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

第二類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天文台指,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翻查資料顯示,去年6月懸掛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長洲曾錄得水龍捲報告,此前於2018年6月長洲亦兩度出現水龍捲現象。

去年6月懸掛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長洲曾錄得水龍捲報告。(天文台fb圖片)

天文台:大嶼山南邊對出有強對流發展

天文台科學主任劉子麒表示,今日本港受廣闊低壓槽影響,天氣不穩,間中有驟雨及雷暴。過去數小時,本港多處地區錄得超過10毫米雨量,而大埔、沙田及大嶼山的雨量更超過40毫米。天文台留意到網上相關相片,陳子麒表示,大嶼山南邊對出有強對流發展,不排除有形成水龍捲的可能性,但天文台暫未接獲涉及水龍捲的相關報告。他提到,水龍捲通常於6至7月出現,最近一次有紀錄是2022年6月。

天文台資料所見,自1959年至今,香港合共錄得42宗水龍捲報告,其中在歷年7月出現水龍捲現象,對上兩次可追溯至2015年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