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旋共舞|菲律賓以東現2低壓區 天文台指電腦預測一或移向廣東
踏入7月中後,熱帶氣旋主要形成位置、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區域開始「熱鬧」起來。天文台指出,目前有兩個熱帶氣旋雛型「低壓區」形成,其中較接近菲律賓的低壓區會在未來兩、三日大致移向菲律賓一帶。
電腦模式預測有較大分歧,其可能在菲律賓附近減弱消散,或向西進入南中國海,稍為增強,並有可能在周日(21日)移向華南沿岸的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另一個「低壓區」則料會逐漸發展並大致移向台灣一帶,計劃暑假到台灣旅遊的市民要注意。
天文台特別指出,目前這兩個位於菲律賓以東的低壓區相距約1,200公里,不排除有相互影響,即產生「藤原效應」,令這兩個低壓系統的發展和路徑不確定性增加。
南海熱帶低氣壓已移入越南中部並消散
天文台科學主任昨日撰寫題為《西北太平洋也「熱鬧」》天氣隨筆文章,指在過去的周末期間,本港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天氣酷熱,同時廣闊低壓槽為廣東沿岸帶來驟雨,今(16日)起兩三日廣東沿岸仍有驟雨及雷暴。
隨着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廣闊低壓槽變得活躍,南海亦逐漸「熱鬧」起來。但在周末期間影響南海中部的熱帶低氣壓,昨晚已經移入越南中部並消散。
不過,除了南海「熱鬧」,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亦不甘示弱,現時已有兩個低壓區形成。電腦模式預計,較接近菲律賓的低壓區(A)會在未來兩三日維持較弱強度,大致移向菲律賓一帶,但電腦模式對其後發展的預測有較大分歧。
▼7月7日 氣溫又再創入夏新高▼
3電腦模式預測進入南海 歐美均料襲廣東西部
天文台指出,受陸地影響,日本電腦模式預測低壓區(A)會在菲律賓附近減弱消散;但另外三個電腦模式則料會進入南中國海,隨後稍為增強,登陸位置存在變數。當中人工智能電腦模式「盤古」預測顯示,會以較弱的熱帶旋氣旋級別,移向海南島附近;歐洲電腦模式(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也預測為一個較弱的熱帶旋氣旋,移向廣東西部;惟美國模式(全球預報系統GFS)則料會以較強的級別,移向廣東西部。
該三個模式顯示均會為西登,當中美國模式結果對港威脅最大。
南海水溫高有利熱帶氣旋增強 垂直風切強弱成關鍵
強度方面,現時南海水溫普遍在26度以上,有利熱帶氣旋增強,屆時垂直風切變的強弱,將是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較大的垂直風切變不太有利熱帶氣旋迅速發展。
▼6月28日 港島西面水域出現水龍捲▼
另一低壓區料與向台灣一帶 雙旋或相互影響增不確定性
至於距離菲律賓更遠的另一低壓區(B),部份電腦模式預計會逐漸發展並大致移向台灣一帶。目前這兩個低壓區相距約1,200公里,不排除會相互影響,令兩個低壓系統的發展和路徑增加不確定性。
當兩個熱帶旋旋系統常慢慢靠近直到相距約1,000公里以內,會受彼此影響而產生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兩者以中心為圓心,繞著圓心互相旋轉。
天文台指本港周末期間及下周初的天氣,將視乎西北太平洋的低壓區發展和路徑變化,呼籲市民留意天文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