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了?|天文台特別天氣提示:密切監察低壓槽內會否形成低壓區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天文台今晚(29日)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指位於南海中部的一道廣闊低壓槽正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預料該低壓槽會在未來一兩日逐漸靠近華南沿岸,並在星期五(5月31日)及星期六(6月1日)為該區帶來驟雨及狂風雷暴。

天文台正密切監察該低壓槽內會否有低壓區進一步發展以及其對本港風力的影響,提醍市民請留意最新的天氣預測。

▼5月29日 糙面雲現香江▼

+4

預測星期五及星期六有驟雨及幾陣狂風雷暴

天文台科學主任今晚發表新一篇《天氣隨筆》——「廣闊低壓槽將如何發展?」,指出位於南海中部的廣闊低壓槽會在未來兩三日逐漸靠近華南沿岸。指出電腦模式對在廣闊低壓槽上會否有低壓區甚至熱帶氣旋生成未有共識,天文台會密切監測其發展;不過預測本港星期五(5月31日)及星期六(6月1日)天氣不穩定,有驟雨及幾陣狂風雷暴,離岸間中吹強風。

天文台今晚9時50分更新九天天氣預報,預測星期五及星期六有驟雨及幾陣狂風雷暴。(天文台圖片)

廣闊低壓槽是熱帶氣旋潛在生成區域

天文台指出,夏季(6至8月)即將開始,西南季候風為南海帶來充足水汽,而西南季候風在南海增強亦有助廣闊低壓槽的形成。廣闊低壓槽是熱帶氣旋的潛在生成區域。

5月29日下午2時的天氣圖顯示,南海中至北部有一道廣闊低壓槽(藍圈示)。(天文台圖片)

美國電腦模式預測低壓區會發展成熱帶氣旋

現時(29日)南海中部有一道廣闊低壓槽。天文台表示,至於廣闊低壓槽上會否有低壓區甚至熱帶氣旋生成,不同電腦模式的預測結果仍有分歧。歐洲電腦模式預測沒有低壓區發展,而韓國電腦模式及人工智能電腦模式「盤古」則預測低壓槽上有低壓區生成;而美國電腦模式甚至預測低壓區會發展成熱帶氣旋。

不同電腦模式預測年5月31日香港時間下午8時的地面等壓圖及雨量。(天文台圖片)
+4

南海北部水溫有利熱帶氣旋發展 惟垂直風切變較大及潛熱值比較低

天文台指按現時的預測,會否有熱帶氣旋在本周後期於南海生成還存在不確定性。雖然南海北部水溫接近26度,有利熱帶氣旋發展;但南海整體的垂直風切變較大,而熱帶氣旋潛熱值亦比較低,不利於熱帶氣旋發展。

天文台料打風不成至少兩日雨

天文台指出,即使沒有熱帶氣旋生成,當廣闊低壓槽於本髐後期移近華南沿岸時,廣東沿岸天氣會逐漸受相關的驟雨及雷暴影響。因此預料星期五(5月31日)及星期六(6月1日)天氣不穩定,有驟雨及幾陣狂風雷暴,離岸間中吹強風,提醒市民如計劃戶外活動,要密切留意天文台最新天氣預測。

▼5月25日 尖沙咀海濱等候多啦A夢無人機表演的遊人▼

+2